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30日訊 為優化青島市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高主動為企業推送惠企政策精準性,日前,青島市大數據局組織市民營經濟局、市公安局、青島供電公司等多個單位通過數據共享,基于大數據技術,精準識別企業身份。在國內率先創新性提出使用“可用不可見”方式,將脫敏后的企業用電數據與政府數據進行融合,實現對企業的精準畫像,有效提升政府政策推送的精準度。
近年來,市大數據局通過定制度、匯數據、搭平臺、促應用,加快推進數據高效共享開放,全力推動數據對內對外賦能。
——定制度,加強數據規范管理。出臺《青島市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管理辦法》,在省內率先制定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指導各級各部門厘清數據資產,進一步擴大數據開放共享范圍。同時,建成包含《政務信息資源安全管理辦法》在內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安全制度體系。
——匯數據,夯實數據共享開放基礎。我市建成“基礎數據物理集中、行業數據邏輯集中”的公共數據資源管理體系。以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大數據匯聚力度,初步建成人口、法人等基礎數據庫,推動建設生態環境、交通出行等主題數據庫及疫情防控等專題庫,中央數據庫規模達12.6億條。
——搭平臺,打通數據共享開放渠道。建成全市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平臺,支撐市級各部門、各區市跨層級跨部門數據交換共享和協同應用。建成公共數據開放網站,開放4000多個數據集2800多萬條公共數據。探索建設公共數據服務平臺,以公共數據開放為突破口,吸引數據應用提供商、數據應用需求商、數據提供商、數據需求商等主體入駐,帶動多元數據融合應用。
——促應用,推動數據對內對外賦能。依托市政務數據共享平臺,為各級各部門辦結實施數據共享服務3000余項,部門間數據交換累計39億余次,有效保障了跨部門業務協調,大力支撐部門業務流程再造、政務服務水平提升,推動優化我市營商環境。如對內,通過共享打通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等5個單位數據通道,實現了水、電、氣、暖等7項業務同步過戶,通過政務數據在部門間流動,減少了群眾跑腿次數,推動數據對內賦能;對外,在全國率先建成“青島市政務數據中臺”,助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激發數據價值釋放,推動數據對外賦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李瑩)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