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來臨,“夜跑”已經成為運動健身的新時尚。濱海步道、運動場館、小區甬道上都能看到“夜跑族”在揮汗如雨,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但近日,媒體頻頻報道市民夜跑暈厥甚至猝死的新聞,引發市民熱議。夜跑究竟是一項健康運動,還是“慢性自殺”。晨跑、下午跑、夜跑孰優孰劣?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各方觀點:
▼網友“萬里無云”:夜跑不受場地、器材、時間等條件限制,而且消費低、操作性強,應成為一項全民運動。
▼網友“公說公有理”:夜跑的優勢,晨跑其實都具備,但相比之下,晨跑更安全,年輕人早點起床跑跑步,全天都有干勁。
▼網友“家庭煮夫”:上班族的早晨太忙了,要給全家做早餐,還要送孩子上學,送對象上班,哪有時間跑步,只有晚上9點以后,上班族才有自己的時間去跑步。
▼網友“可丘”:早上或者晚上跑步都可能發生心梗等疾病,但夜晚路上人少,跑步者一旦發生危險很難被發現,還是早上跑步安全些。
▼網友“小白”:建議我們學校把晨跑的要求改為夜跑,早上跑步實在是起不來啊。
……
記者調查:
記者調查發現,網友的爭論主要是跑步的時間,而非跑步本身。跑步作為一項傳統又便捷的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多方面的好處。專家認為,正確合理的跑步運動有益于心血管系統,能夠增強心肌的力量、增加血管的彈性;還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謝,可降血壓、降血脂、控血糖、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等,在增肌減脂、改善植物神經紊亂、利于睡眠、促進消化等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
什么時候跑步對健康更有益呢?專家認為,清晨四五點鐘的晨跑和深夜九十點鐘的夜跑,其實都存在危險因素。一般來講,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上午九十點鐘和下午四五點鐘。此時恰為早飯之后和晚飯之前,人體的身體機能已經完全調動起來,身體血糖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但這兩個最佳運動時段并不是絕對的,比如,夏季,這兩個時段相對炎熱,戶外運動容易中暑,而晚上比較涼爽,大家工作一天后夜跑可以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
醫生提醒:
夜跑有哪些注意事項?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我市多家醫院的運動醫學專家。專家提醒“夜跑族”,夜跑忌空腹、忌劇烈、忌宵夜。從時間上來說,夜跑最好在晚餐后1小時開始,晚餐最好吃半飽,如果空腹跑步可能因為血糖過低沒有力氣,甚至暈倒。如果吃得太飽,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身體不適。夏季夜跑前后要注意補充液體,白開水、湯、果汁均可。
跑步時間以30 分鐘到60 分鐘為宜,過短,無法起到消耗脂肪的效果,過長,則會過度疲勞,影響睡眠,甚至第二天的工作。夜跑一定要在晚上11時之前結束。夜跑忌劇烈,最好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或快步走,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標準。在戶外夜跑,應盡量避免大風處,防止風邪寒邪入體,運動時最好帶上毛巾,及時擦汗。
夜跑結束后,很多人會忍不住到街邊吃燒烤,喝啤酒。專家提醒,好不容易消耗的熱量,一頓宵夜就補回來了,而且吃得過晚、過飽也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專家特別提醒,不論晨跑還是夜跑,患者都要評估自身的運動風險,有心腦血管、肺部、內分泌系統疾病的市民運動風險較高,夜跑最好在小區或者人多的口袋公園完成。市民在馬路上夜跑,一定要選擇照明條件好,行人車輛較多的路線,建議穿著鮮亮的運動裝,最好有熒光反射條,以提醒過往司機注意。
小邱想說:
無論是夜跑,還是晨跑,
都好過宅在家里不跑。
讓運動成為時尚是社會的進步,
展現了市民對健康的重視。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更多人
選擇科學的健身方式,
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關于夜跑,您還有什么觀點和看法?快來“直通12345”平臺留言吧!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