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數字化平臺入選全國創新案例
智慧同城:“新引擎”拓出新路徑

■青島市首屆手造節活動現場。
6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第三屆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由山東省委宣傳部、青島市委宣傳部選送的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手造產業數字化與融媒體傳播服務平臺”,入選“運營服務模式創新類”榜單。該平臺是在青島市委宣傳部指導下,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手造產業創新平臺,也是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智慧同城公司以大項目激發自身發展新動能的創新探索。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下,為避免同質化競爭,智慧同城以大項目、大平臺、大活動為新引擎,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徑。
主攻大項目 拓展生存發展空間
智慧同城深耕智慧城市領域多年,形成“智慧政務”“智慧工會”“智慧文旅”“智慧體育”“智慧房產”“智慧媒資庫”“智慧人才”“志愿云平臺”“E募捐”九大智慧化產品,構建豐富的自有智慧生態。在此基礎上,放大“技術+運營+服務”綜合優勢,將承接大項目、大平臺、大活動作為轉型發展戰略,夯實發展根基。
近年來,智慧同城承接了智慧工會、智慧體育、“山東手造·青島有禮”等大型項目,不斷探索新的傳播模式、服務模式和經營模式。開發方面,發揮技術優勢,打造大數據平臺和用戶服務平臺。產品方面,緊密結合大項目特點和行業發展趨勢,生產智慧化、創新性產品,打造亮點與模式。服務方面,提供定制化、針對性服務方案和優質服務體驗。宣傳方面,充分發揮媒體影響力優勢和資源優勢,策劃線上線下活動,開展矩陣式傳播,放大社會效果。
以“智慧工會”項目為例。智慧同城為青島市總工會智慧工會平臺“齊魯工惠·青島行”提供功能定制開發、活動策劃執行、宣傳報道等全方位運營服務,全年開展近百次線上線下活動,單個活動最高瀏覽量超120萬人次,其中“線上送清涼”“健步行”等創新活動受到全國總工會、省市委領導充分肯定,平臺運營取得全省第一、全國第四的好成績。
打造大平臺 切入轉型發展新賽道
智慧同城以新技術切入“智慧體育”“智慧工會”等新領域,通過“內容+技術+運營”融合發力,實現彎道超車。
以“智慧體育”平臺為例。該平臺是青島首個全場景智慧體育平臺,包括智慧體育平臺、體育場館感知體系、全民健身一碼通城三大應用場景,涵蓋體育活動管理、體育組織管理、體育場館感知等近200項功能模塊,可實現全市體育數據匯集、體育業務“一網通辦”。通過承接該平臺,一則匯聚了體育大數據資源和體育產業資源,二則為激活更多體育產業領域合作奠定了強有力基礎,三則構建涵蓋體育用品、體育旅游、體育會展、體育廣告、體育傳媒服務等業態的“大體育生態圈”,為后續智慧城市服務賦能增效。
舉辦大活動 打出品牌影響力
大活動構建強品牌,強品牌促進新發展。智慧同城圍繞行業新變化、受眾新需求,增強自身服務性、功能性、創新性,讓大活動成為轉型發展新動力。
以“青島市首屆手造節”為例。2022年6月,智慧同城承辦了省內首個高規格手造節,省市領導參與開幕式并給予高度肯定。青島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參與單位100余個,手造匠人700余名,作品1300余件,大賽評審專家一致認為,“此次比賽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參選作品數量最多、水平最高的”。上線山東首個手造生態平臺“青島手造街”,入駐商家100家,上線手造產品1000余件;開展20余項主題活動,“青島手造”全網相關新聞宣傳報道達124萬條(次),《守藝人》紀錄片及《大咖說》《作品說》《產業引領》等原創專欄持續宣發,掀起手造社會化傳播熱潮。
智慧同城以主攻大平臺、大項目、大活動為發展戰略,實現跨越式轉型發展;以大平臺、大項目和大活動驅動優勢資源整合,構建多維運營結構,為未來發展拓寬了道路;以“研發+運營+服務”模式為突破點,實現了差異化競爭,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趙振宇)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