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日訊 西海岸新區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緊圍繞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攻堅戰工作任務,將提升水環境質量做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工作機制,開啟“1+3”治水工作模式,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最有效的措施來提升水環境質量。
創新建立超標預警工作機制。西海岸新區生態環境分局堅持水質數據導向,精準治污,每周對2個國控斷面水質進行加密監測,不定期對18個市控斷面進行達標監測,每月對35個區控斷面進行考核監測,有條件的鎮街自行對斷面水質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水質異常及時發布超標預警通報,啟動超標預警工作機制,在全區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形成了“環保吹哨、部門報到”的良好局面,有效調度各部門形成了工作合力。
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全區建立了區級、鎮級和村級三級河湖長工作機制,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各級河湖長定期巡查,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調度河流水庫斷面的達標保障工作進展。不斷加大財政投入,采用中水回用、生態治理等方式,提升水環境質量。
實施“查污、截污、治污”一體化。成立西海岸新區水和揚塵污染巡查辦公室,統籌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屬地鎮街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水環境污染防治。建立“查污、截污、治污”一體化工作模式,統籌推進全流域綜合治理。統疇推進河道整治與雨污分流、完善城市管網、污水處理廠建設、入河(庫)支流水質提升一并實施,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流生態環境。
創新建立了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補償與考核機制。在國、市控斷面上游,對全流域鎮街轄區分別設置出境區控斷面,對區控斷面水質納入對鎮街的綜合考核,并對區控斷面每月設置5000元的生態補償金,對水質躍升的鎮街予以獎勵,水質超標的予以繳納生態補償金,充分調動鎮街治污工作積極性,強化用區控斷面來保障國市控斷面水質的重要作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