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手藝人走進智慧家庭場景,圍繞智慧家居創作傳統手造禮;傳統蠟染畫化身啤酒包裝,進入百姓家庭......這是“品牌之都”青島近來涌現的新現象。傳統手造與現代智造相遇、碰撞、融合,展示傳統技藝何以跨百年歲月、智造企業何以引領行業背后共同的精神內核。

剪紙“2023青島品牌日” 作者:薛娜
傳統手造承載著人類文明的智慧和記憶,制作過程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每一件作品都包含著手藝人對細節和美感的極致追求;現代智造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得制造過程更加高效、精確和可控,對技術的極致追求和對產品設計之美的追逐,與傳統手造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當下的青島,它們有了相遇、相通、相融的全新可能。
何以相遇
頂層設計支持 打出賦能組合拳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青島通過頂層設計,擘畫手造產業發展藍圖。根據省委宣傳部關于“山東手造”工作的部署要求,結合本土實際,青島于2022年12月出臺了扶持手造產業發展的“15條”,全面賦能青島的手造產業。此前,在全省統一部署下,青島圍繞手造產業積極行動,打出系列組合拳——

青島市首屆手造節
全面梳理手造資源,分門別類設立項目庫;認定一批手造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構建“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品牌體系;2022年3月,手造創新設計大賽吸引各界關注,最終收到1300余件作品;2022年6月,省內首個以手造為主題的高規格節會“青島市首屆手造節”舉辦,來自青島七區三市的180位手造匠人和技藝大師為市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手造文化盛宴;打造“青島手造街”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整合手造上下游資源,著力培育壯大手造產業。
除了傳統手造,現代智造同樣獲得頂格支持——

2022年6月25日,青島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7月17日設立為“青島品牌日”,自此青島成為全國首個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形式設立品牌日的城市。“青島品牌日”的設立既是貫徹落實國家、山東省委、青島市委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對進一步發揮青島制造品牌優勢,加快振興實體經濟,建設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手造與智造跨越時空和領域的界限,在巔峰處相逢。
何以相通
秉持匠人匠心 以應時代萬變
傳統手造和現代智造,無論從生產技術、生產過程還是應用領域等維度看起來,都是迥異的,二者如何共融共生?相同點又在哪?
傳承與創新的發展脈絡。傳統手造和現代智造都需要一顆“匠心”,背后是堅持傳承和創新的“匠人精神”,手藝人通過創造力和想象力塑造出獨特的作品,而現代智造匠人通過創新的技術和設計來打造出顛覆性的產品。
對技術和細節的極致追求。傳統手造藝人對每一個細節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工藝和品質;現代智能制造通過高精度的機器和自動化生產線,確保產品恒定的高質量、高標準。
以人為本的內在邏輯。傳統手造講究人文內涵,現代智造追求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兩者背后都是以人為本的底層邏輯。無論是“慢工出細活”還是“科技提高效率”,都圍繞人的需求展開。
智慧家居品牌、知名啤酒品牌等現代智造對技術和藝術的雙重追求,與傳統手造對技藝和美感的追求如出一轍。手造品牌與智造品牌“金風玉露一相逢”,引發無數遐想和可能。
何以相融
汲取彼此精華 交融智慧之光
傳統手造遇見現代智造,不僅僅是制造技術的碰撞,更是文化的交流和創新的融合。傳統手工藝品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進行復制和推廣,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同時,現代智能制造也可借鑒傳統手工藝精髓,注入更多人文關懷和藝術元素。
山海之間,煌煌人文。青島擁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7個,其中不乏歷史悠久、特點鮮明、產業化程度高的項目——嶗山茶被譽為江北第一名茶,2021年嶗山茶區域品牌已達13.73億元;即墨移風店鎮大歐戈莊村有著幾百年鳥籠文化傳承,鳥籠年產量60多萬件,電商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平度草編擁有三百余年歷史,平度草編行業依托新河鎮草編工藝品協會培育運營“指間大象”品牌,形成了年產值高達30億元的草編產業集群。這些蘊含歷史基因、承載時代精神的手造項目,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重要抓手,為發展手造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百年傳承,淬煉新生。助推傳統手造走上現代產業化發展之路,是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塑造文旅產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是促進鄉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引擎,也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當“傳統手造”遇上“現代智造”,是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是既珍惜傳統智慧,也積極擁抱現代創新。讓我們樂觀傳統手造與現代智造相互交融,期待一個無限可能的未來。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