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布在街角巷口的口袋公園是市民觸手可及的“小確幸”“心頭好”,目前,青島已建成400余個口袋公園。公園雖小,但美在方寸,管在精細。如何將這些“小空間”管理好、使用好,是政府和市民的共同目標。
近日,網友“小觀”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 12345”平臺留言反映,去年完工的一處口袋公園積存了不少垃圾,也不見清理,成為新景致的敗筆。接到市民訴求后,相關部門提前從承建單位手中“接管”了綠化和衛生維管工作。
綠地存“臟”反映了項目在交付前存在的維管問題。口袋公園項目在交付前和質保期的維管工作由承建方負責,若承建方不具備專業的維管能力,或責任心不強,或因種種原因項目交接不暢,容易形成管理的“空窗期”,出現衛生、綠化等方面的問題,影響市容市貌。但項目“未交付”不能無管理,相關部門理應全過程監督,堅守建管并重、維管前置的理念,明確維管標準,讓前期建設與后期維管無縫連接。
無獨有偶。近日,有市民撥打本報熱線電話反映,在一個新開放的口袋公園內,有一處張著口的“古力”井,存在安全隱患。相關工作人員現場查看并了解到,該井是一處廢棄的預留井,于是填埋了井口。
井口隱患暴露出口袋公園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口袋公園散落于城市的各個角落,方便市民就近游園,使用頻率很高。口袋公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維管單位在日常管護上決不能掉以輕心,反而要精益求精。當然,隨著越來越多的口袋公園投入使用,管理部門可能會面臨維管人員不足等多種困難,這就更需要尋求良方。據了解,有的區已開始試點“市民園長”舉措,聘請熱心市民擔任“管家”,協助管護單位監督日常工作。
外地城市也在積極探索。例如,上海市出臺了口袋公園管理指導意見,實施“一園一策”的定制化養護措施;福建省漳州市探索建立多方位監管的長效機制,形成園林中心、智慧園林平臺及責任養護公司三級園林綠化養護巡查考核機制;江蘇省揚州市組建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社會巡查和市民滿意度調查,讓口袋公園的受益者、共享者成為公園管理的參與者、貢獻者。
“小空間”需要“細呵護”。相關部門不妨下下功夫,研究專門針對口袋公園的管理辦法,實現口袋公園管理的精細化、制度化,讓“小口袋”裝滿“大綠色”,“小確幸”升級“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