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市北區疾控中心積極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工作,為有效防制病媒生物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蠅類監測每月選擇農貿市場、居民區、餐飲外環境、綠化帶4類生境監測點8處、80個單位6個孳生地開展籠誘法、目測法等監測;媒介伊蚊監測每月選擇4個街道100戶居民,公園、工地、居民區、大中型水體等分別開展布雷圖指數法、人誘停落法、勺捕法等監測。


今年1-6月份市北區蠅類監測平均密度為17.51只/籠,高峰出現在4月,為21.25只/籠,蠅類密度呈明顯季節性,受氣溫、濕度影響較大,從蠅種來看,巨尾阿麗蠅和家蠅為優勢蠅種,分別占40.28%和31.94%;其次為麻蠅,占22.78%,各蠅種時間分布符合其蠅種特性。媒介伊蚊監測中,上半年平均布雷圖指數為0.5(陽性水體數/100戶),均為白紋伊蚊,上半年布雷圖指數最高點出現在6月,為1.0(陽性水體數/100戶)。成蚊監測中,上半年平均停落指數為0.5[只/(人·小時)],均為白紋伊蚊,上半年停落指數最高點出現在6月,為2.0[只/(人·小時)]。幼蚊監測中,上半年平均路徑指數為0.13(陽性水體數/千米),均為白紋伊蚊,上半年路徑指數最高點出現在6月,為0.25(陽性水體數/千米);上半年平均勺舀指數為1.07(條/勺),為白紋伊蚊、庫蚊,上半年勺舀指數最高點出現在5月,為2.4(條/勺)。
在監測中發現,綠化帶、餐飲外環境、居民區道路沿線仍存在糞便、廚余及建筑垃圾等污染物以及未加蓋垃圾桶,是蠅類的主要聚集場所,建議餐飲單位廚房等加工食品的場所安裝紗門、紗窗、風幕機、門簾、紗罩、防蠅罩等防蠅設施、室內使用粘蠅條/帶滅蠅,內外結合做好蠅類防治工作。居民區雨水存放容器、污水水渠和大型靜水水體有植被保護區域中發現孑孓(蚊幼蟲),結合今年氣候異常增高及降水頻繁等情況,建議居民積極開展“翻盆倒罐”清除積水行動,從源頭上防范蚊幼蟲滋生,預防蚊蠅傳播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