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3日訊 7月21日下午,觀海新聞記者從即墨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2020年至2022年即墨區人民法院分別受理金融案件4301件、3590件、3359件,結案3849件、3863件、3255件。從案件類型來看,收案數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民間借貸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其中,民間借貸糾紛的案件占全部金融案件的40.7%。從案件質效來看,近三年,即墨法院金融案件上訴率、發改率均低于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相關指標平均值,審判質量較高。
金融案件反映出的共性問題,主要有:民間借貸糾紛存在收取高息現象,出借人和借款人證據意識不足、維權意識不高等問題仍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存在息費收取不合理、線上業務舉證能力弱、銀行宣布貸款提前到期方式不規范等問題。保證保險合同糾紛存在保險公司未就保險費率、款項扣除等事項進行詳細說明等問題。

白皮書針對2020年至2022年即墨法院金融審判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分別向金融監管部門、金融經營者、金融消費者提出建議。對金融監管部門,建議加大監管力度,強化源頭治理;積極參與多方聯動,防范化解風險;精準施策,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普法宣傳,幫助金融消費者強化契約意識。對金融經營者,建議強化金融安全理念,不斷健全風險防控機制;依法合規開展金融業務,不得收取超出法律保護限度的利息和費用;拓展解決糾紛渠道,推進非訴機制應用。對金融消費者,建議樹牢誠實守信意識,辦理業務時如實告知情況、提供材料;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審慎閱看合同條款;強化風險意識,選擇正規投資渠道。
白皮書顯示,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即墨法院通過專業化金融審判,打造金融審判“金名片”。一是創新訴調對接機制,多元化解金融糾紛。先后與保險行業協會、銀行保險業糾紛調解中心等建立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成立調解工作站,聯合區司法局制定實施工作聯動機制,為金融糾紛當事人提供多元化糾紛解決渠道。二是優化金融審判機制,穩步提升審判質效。深化案件繁簡分流改革,通過要素精準甄別案件繁簡,對簡案加大小額訴訟適用率,實現快審。設立“法庭便民服務站”,實現立案、調解、證據交換、庭審、送達全流程線上訴訟。三是延伸金融審判職能,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搭建與金融機構的溝通聯絡平臺,通過走訪、座談等方式,傾聽轄區內金融機構及企業對司法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建議。定期組織開展法治宣講、法律咨詢活動,連續三年發布金融審判白皮書,發布金融審判典型案例24件。四是強化司法協調聯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審慎把握背離實體經濟利潤的過高利率邊界,對于小額貸款公司超過法定利率放貸,變相收取中間費、服務費等各種名目費用的違規行為,依法給予否定評價,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依法打擊涉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虛假訴訟等犯罪線索39條。
發布會結束后,接續召開金融審判座談會。即墨法院與金融機構代表對當前金融糾紛中出現的疑難復雜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并就強化多方協調聯動、維護良好金融秩序、優化法治營商環境進行深入交流。(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鄒媛媛 宮成群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