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4日訊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近年來,圍繞打造西海岸高端產業集聚地和全市工業增長新基地的改革發展任務,青島開發區積極導入新型顯示技術中AMOLED(Active Matrix OLED主動驅動式OLED)的主動發光特性理念,深入實施“追光、發光、擎光、護光”行動,聚力鍛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主動發光型”干部隊伍,激發創新進取的內生動力,點燃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綜合發展實力持續位居全國開發區前列、全省首位。

實施“追光行動”,凝聚“主動發光”本領
追“理想信念”之光。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通過舉辦專題讀書班、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豐富主題黨日、專題黨課,參觀紅色教育和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黨性知識競賽等,推動黨員干部對標對表、凝心聚魂,深度激發干事創業的擔當激情。
追“科學文化”之光。圍繞助推專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拓展,構建全鏈條干部素質能力培訓體系,做優做響“知行講堂”學習品牌。聚焦主導產業、金融投資、應急管理等領域,實施“菜單式”培訓,常態化開展空中課堂、崗位練兵等系列活動,有效彌補干部能力短板,優化干部知識結構。
追“先鋒榜樣”之光。聚焦汲取榜樣力量、砥礪奮進前行,組織開展“樹典型、學榜樣、當標兵”評選,舉辦“我向身邊榜樣學什么、怎么學、如何做”主題黨日活動和“青年榜樣說”演講比賽,激勵廣大干部以榜樣為鏡,向榜樣看齊,唱響“學習榜樣、爭做榜樣”主旋律。
實施“發光行動”,激揚“唯旗是奪”熱情
“擂臺比武”曬實績。開展以“牢記囑托、實干擔當、建功有我”為主題的“部長擂臺”、以“比黨性比作風比業績比貢獻”為主題的“青年擂臺”、以“深化作風能力 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的“專題擂臺”系列活動,形成打擂常態化,營造比學趕超、加壓奮進的生動局面。
“舞臺歷練”展風采。綜合運用“個人自薦+部門舉薦+組織考察”方式,組建“青年尖兵營”,適時組織入營干部到雙招雙引、城市更新、信訪維穩、應急管理等急難險重崗位實踐鍛煉,及時發現敢挑重擔、敢啃硬骨頭、敢接燙手山芋的優秀干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干部池蓄好“源頭活水”。
“平臺發聲”獻計策。創設“項目提速、工作提效、素質提升”青年論壇,組織“我為開發區營商環境獻計策”“營商環境金點子征集”等系列活動,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講臺授課”強能力。持續開展“干部上講堂”“我來講黨課”等活動,由部門負責同志、中層干部、年輕干部輪流登臺講課,將業務知識與個人思考相結合,講上級政策、創新舉措、經驗教訓和心得體會,實現以講促學、以講促干良性循環。

實施“擎光行動”,打造“事必求成”專業化團隊
打造“實體經濟振興”團隊。實施實體經濟振興發展行動,深鉆細研新型顯示、智能家電、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4條主導產業鏈,充分發揮國家級園區平臺政策疊加、重點產業鏈鏈主集聚等優勢,加速存量提升、增量崛起。
打造“項目落地攻堅”團隊。將項目招引、項目建設、項目服務一線作為干部培養鍛煉的主戰場、主陣地,選優配強“新型顯示產業園”“青島光電產業園”“王臺老工業區升級改造”等工作專班力量,頂格推進、靶向發力主導產業項目招引服務。
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團隊。結合開展“深化作風能力 優化營商環境”“我與企業共成長”活動,組織廣大干部下沉一線解難題,靠前服務促發展。落實領導干部聯系重點企業工作機制,開展“訪企業、聽訴求、解難題”一線體悟,持續掀起優化營商環境熱潮。
打造“要素服務保障”團隊。組建“科技賦能”政策宣傳團隊,定期舉辦“線上+線下”政策宣講活動,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研發機構、孵化器等科技平臺認定。拓展“金融管家”服務團隊,開展“惠企政策大集”“青創月月行、春雨進園區”等活動,暢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組建“人才服務專員”團隊,打造“青屏樂園”“青年人才活力街區”,濃郁宜居宜業氛圍。
實施“護光行動”,釋放“持續發光”長效活力
健全選人用人機制。建立政治素質與組織力執行力考察機制,研究制定政治素質正負面清單、干部任職能力要求清單,將政治表現、組織力執行力與職務要求匹配度作為干部考察重點內容,把好選人用人關。實行一線考察研判機制,采取列席會議、實地調研、個別訪談、調閱資料、專題座談等形式,深入一線近距離了解掌握干部作風狀態、日常表現和工作實績,為干部調整使用提供“第一手”資料。
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優化差異化考核機制,將實體經濟、招商引資、項目服務、城市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一線作為“第一考場”,差異化制定評價指標,重點考察服務大局、團結協作、履職盡責、貫徹落實等情況。探索“八小時外”延伸考評機制,廣泛聽取對干部紀律作風、服務效能的反饋評價,組織開展常態化暗訪,定期召開懇談會,收集“吐槽建議”,及時發現問題。持續深化“績、崗、薪”聯動機制,樹牢實干實績導向。
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優化調整薪酬分配辦法,強化薪酬激勵導向作用,將考核貫穿月、季、年全周期,突出全方位、全過程持續激勵,激發干部創先爭優意識。落實領導干部談心談話制度,做到崗位變動、組織處理、家庭變故、發現苗頭性問題“四個必談”。規范容錯糾錯和澄清正名工作機制,寬容改革創新中的失誤行為,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的干部撐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