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花餑餑、日照莒壺、維坊繩藝頭飾、煙臺石雕波浪筆架……它們不僅是見證歷史的珍品,更是膠東手造生動的文化符號。近日,匯聚各地特色手造資源的2023年青島市第二屆手造節創藝大賽(膠東經濟圈)正在火熱進行中,一件件手造精品,將齊魯大地的手工藝之美于一針一線、一瓦一瓷間盡數展現,一城一美,各美其美。
威海這顆“黃海邊的文化明珠”,珍貴的文化資源遍布城鄉,手造產品門類齊全,精細類產品較多。威海《錫鑲工藝福盤》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鑲壺制作技藝代表產品,利用傳統的錫鑲鍍金工藝,把春節傳統行書“福”字鑲嵌在中國紅盤上,下面配“天官賜福,吉慶有余”的條幅,融合中國道家文化天、地、人合一的理念,寓意上天賜福于人間,福臨天下,吉慶有余;威海《吉昌花餑餑》之美,美在其天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藝、質樸的心境,吉昌花餑餑技藝在傳統膠東花餑餑技藝的基礎上創新,逼真傳神,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情懷和強烈的藝術色彩;木板烙畫《愛犬》,以烙鐵代筆,以火代墨,以木板代紙,采用工筆畫技巧,將可愛的小狗刻畫得活靈活現。


日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非遺資源豐厚。日照手造在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手中傳承至今,承載了“人的溫度”和本土文化的獨特質感。《莒壺》立足莒國五千年文化底蘊,是莒文化杯系類產品第一款“壺”的設計作品,作品外觀設計理念源于一個“莒”字,壺蓋設計融入古代“長城”“官帽”元素,整體設計圓潤精巧,曲線柔和流暢,壺體材質分為紫砂、陶泥、瓷泥三款,采用氣窯、古老柴窯燒制方式,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古樸自然。

濰坊民間手工藝資源豐富,擁有市級以上工藝類非遺項目204項,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公布的“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鳳凰于飛 國泰民安》繩藝頭飾從剝繭抽絲到繩藝編制,其中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蘊,通過運用古法工藝結合現代手法,將點翠、彈簧、流蘇、步搖等一結一扣純手工編織其中,寓意百花齊放,盛世安康。

煙臺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100多項各級非遺項目。它們是灑落人間的無價瑰寶,更是煙臺的閃亮名片。《石雕波浪筆架》利用萊州毛公石為原料,采用仿古手法雕刻而成,自然巧妙,像極了一幅水墨山水畫,充滿韻律之美。

這些以匠心淬煉的“膠東手造精品”,都是當地民俗文化的產物,其造型素材、表現方法和審美標準都與膠東地區的歷史、地理、文化、民俗不可分割,凝聚了膠東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特色,為膠東“手造”品牌的挖掘提煉提供了重要保障。(智慧青島 徐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