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茶商街全景。
作為青島西部農業大鎮、名茶之鄉,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立足茶產業優勢,實施“鎮級黨校、紅帆支部、‘三鄉人’學院、黨建聯盟、茶廉課堂”五項制度創新,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持。去年以來,培育引進各類人才2100余名、增長30%,扶持創業項目32個、增長60%,獲評省鄉村振興示范鎮、“我喜愛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開辦鄉村振興鎮級黨校,培養“頭雁”隊伍。“1+N”辦學體制。以“共同富裕,海青實踐”黨建品牌為引領,創建“1個學習課堂+N個實踐教學點”辦學體系。“三層次”興學隊伍。引進全國權威名師,搭建“云課堂”精品課、優質課;聘請新區工委黨校教師,“流動黨校”下鄉教學;挖掘“田秀才”“農創客”,提供特色化師資保障。“三模式”教學體系。定制化模式,分類開辦培訓班,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全程跟蹤模式,擇優推選村級后備干部,建立跟蹤培養臺賬;教學反饋模式,建立“學員自評+班級互評+黨校終評”教學評價機制。

鎮級黨校組工干部培訓。
成立鄉村振興紅帆支部,匯聚青年力量。中心點吸引人才。將鎮域人氣最活躍的北茶商街,確定為“紅帆支部”活動主陣地,派駐黨建指導員、開設大講堂等,挖掘11名優秀青年分子。產業鏈挖掘人才。摸排80后“茶二代”12人,掌握茶藝師等青年400余人,開展黨性實踐鍛煉、集體學習研討等。攻堅面錘煉人才。實施“揭榜掛帥”工程,由責任領導揭榜、青年人才掛帥,組建攻堅小隊。已揭榜攻堅海青數字茶園等8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300萬元。

“紅帆支部”“茶二代”集體學習討論會。
創設鄉村振興“三鄉人”學院,激發創業活力。訂單式培訓原鄉人就業。開設直播電商、企業管理、茶葉種植等技能班,進行項目路演等仿真訓練,已有600余名茶農經培訓上崗工作。全流程服務歸鄉人創業。實施創業全流程閉環服務,邀請高校教授、獵頭企業HR建立職業規劃導師團,指導茶多酚啤酒等13家“歸鄉人”創辦企業。專業化吸引新鄉人興業。與山東茶葉學會等合作,創設5處專家工作站、產教實訓基地,吸引更多“新鄉人”扎根發展。

KOL助農直播。
構筑鄉村振興黨建聯盟,促進產才協同。機制聯建。健全“聯盟搭臺、人才唱戲、企業受益”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同解決茶葉口感等問題80余個。品牌聯創。聯合創立海青鄉村人才振興IP—綠茶精靈“小海青”,亮相茶博會、國際貿投展等節會。資源聯享。建立人才項目信息數據庫,成員單位自主選題、配對開發、發展共贏。去年,多方合作研發的“杯茶”銷量超200萬杯,增長40%以上。

三鄉人學院電商技能培訓。

茶廉課堂-茶道體驗、茶藝學習。
建設鄉村振興茶廉課堂,涵養作風能力。建強茶廉課堂陣地。創新“種茶看本心、采茶看忠心、制茶看初心、泡茶看廉心”茶廉文化體系,搭建“一廳、一堂、一走廊”茶廉陣地。打造茶廉課堂特色。打造《茶潤初心》茶廉課程,加入茶道體驗等,開展“采茶、制茶技能競賽”等研學活動。拓展茶廉課堂場景。借助“訴速辦”平臺,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行動,機關干部下沉,煉過硬作風能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