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俗稱“面花”“捏面人”,是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為原料,捏塑成各種景物、器物、人物、動物等具體形象的手工技藝。中國的面塑藝術最早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早已成為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研究歷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學不可忽視的實物資料。

走進青島市第二屆手造節青島市手造大展,迎面可見一件繁星閃爍,點綴天幕的大型面塑裝置《星辰大海》。《星辰大海》是張雪瑋耗時二十多天創作的面塑作品,結合梵高的名作《星空》搭建作品的主體框架,運用面塑技藝將世界名畫做出不一樣的意境,整個作品以藍色為基調,融入海浪等元素體現青島海洋特色,制成高2.6、寬2.8的大型櫥窗裝置,作品寓意著人們都能前往星辰大海,夢想成真。

手造大展的面塑研學體驗區,張雪瑋正在現場為學生們講解操作流程和要點,并引導大家根據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式制作。“蝴蝶面塑、雕花面塑還有一些卡通形象的面塑非常受孩子們的喜歡,這種面塑制品揉捏不易變形、不發霉、有彈性,和食品放在一起也沒關系,既安全也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張雪瑋說。

在研學體驗的面塑教學中也有講究,既要傳承好文化技藝,又要有所創新突破。張雪瑋告訴記者:“面塑看著簡單,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有些人上來就照著成品制作,一般做著做著就做不下去了,因為把握不好比例等要素。我在面塑制作和教學中,一直把數學思維和建筑思維融合進來,把復雜的分解再組合,嚴格把控好比例。”

從喜歡面塑開始,張雪瑋就希望能探尋出一條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的面塑傳承之路。在張雪瑋位于山東路的工作室內,這里的面塑作品琳瑯滿目,除了傳統的十二生肖、花鳥蟲魚等,還有吸收國外藝術家風格制作的“油畫”“卡通角色”等創新作品。2022年夏天,張雪瑋偶然接觸到瑞典藝術家的面塑手法,這種面塑的表現形式更新奇有趣,廣受年輕人特別是90后、00后的喜歡。在本次的手造大展上,她也大膽創新的借鑒世界名畫,將星辰與大海結合,賦予面塑獨特的意境美,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無論是傳統亦或者創新,這些面塑的背后象征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習俗,從漢朝的歷史長河中走來,其獨特的手工技藝和文化傳承更是手造文化中的靚麗瑰寶,等待越來越多的人發掘、欣賞、學習、傳承。同樣,面塑研學體驗區開辦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研學,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能有機會欣賞到面塑的永恒魅力,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讓傳統技藝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中煥發“青春活力”。
(智慧青島 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