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4日訊 深秋淺冬寒意漸濃。11月3日晚11點半,隨著現場指揮長的一聲令下,由青島市政府投資、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青島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工程跨鐵路轉體橋開始緩緩轉動,現場50余名工作人員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技術操作和精度測量等工作。歷時90分鐘,雙幅橋體在同步平轉90度后,精準就位。作為全線控制性節點工程,它的成功轉體,意味著青島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建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為沖刺全線貫通打下了堅實基礎。
該轉體橋設計結構為雙幅耐候鋼T構鋼箱梁,左右錯幅布置,轉體橋總重量達1.9萬噸,兩邊等跨120米,單幅總跨度為240米,其超長跨度刷新了國內外同類耐候鋼轉體橋施工的紀錄,成為世界最大跨度的耐候鋼轉體橋。
青島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工程跨鐵路轉體橋正在轉體。
青島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工程跨鐵路轉體橋轉體到位。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轉體橋上跨膠濟鐵路、青榮城際等六條既有客貨運鐵路和一條城市主干道,由于臨近河道且受機場航空限高制約,施工難度系數很大。此外,右幅轉體橋臨近城市主干道,施工期間須保障社會車輛正常通行;左幅轉體橋則位于鐵路線間,橋梁承臺距離鐵路坡腳最近距離不足5米,施工環境復雜程度也很高。為此,項目團隊在施工過程中廣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總結了大量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由于場地狹小,我們將梁體‘化整為零’分解成85段,利用BIM技術繪制建模。模塊采用‘先進場、后焊接、再拼裝’的方式施工,既解決了箱梁的運輸難題,又保障了工程質量。”中鐵十四局現場負責人張子杰介紹,前期項目團隊還對鋼箱梁吊裝方案進行了反復論證優化,最終在鐵路線間和51.5米航空限高區內安裝了4臺36.5米高的大型龍門吊,集成了運、吊、架“流水線”作業模式,有效縮短了滯留期。
值得一提的是,該轉體橋橋體所采用的耐候鋼材質,與外部環境發生反應后,會在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保護膜,一百年全壽命周期內免涂裝,既能延長橋體壽命,又符合綠色建造理念。
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工程西接青蘭高速,東至青銀高速,全長9.8公里,屬于青島市中心城區“七橫九縱”高快速路網體系和東岸城區“三縱五橫”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島市“承接東西、輻射南北”的灣底橫向交通中樞,同時也是為膠東國際機場配套的重要市政道路。“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擴大膠東國際機場的門戶作用,為推進‘上合示范區’和‘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責任編輯: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