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田橫鎮時家豐城村村民于先生承包了20畝山地。去年5月,負責土地整治的施工隊到他承包的山地里壘起了10多段石堰。“石堰壘起來,增加了山坡上土地的耕作和種植的面積,對于美麗鄉村也是件好事。”當時滿心歡喜的于先生沒想到,石堰在一年時間內兩次出現坍塌,特別是第二次坍塌的土石堵塞了水溝,因為搶修不及時,導致積水無法排出,種植的四畝茶葉,有兩畝半被泡壞。于先生向觀海新聞直通12345和青島晚報新聞熱線反映了他的遭遇。
于先生家的茶田,靠近石堰附近的茶樹稀稀拉拉。
坡地石堰修好后連塌兩次
2019年1月,時家豐城村村民于先生承包了大約20畝地。一個月后,施工隊上山了,要在他承包的坡地上壘起石堰。到了當年5月,坡地上已壘起了至少10多段20米到40米不等的石堰。
石堰完工后,于先生在其中的4畝坡地上種上了名為“鳩坑”的茶。這些茶田的東南邊地勢較高處,都有壘起的石堰。2019年9月一場秋雨過后,于先生到茶田查看,發現部分石堰已經坍塌。于先生立刻撥打了施工隊的電話,過了兩個月,施工方才派人來維修。
于先生原本以為事情過去了,沒想到今年5月的一場雨水過后,茶田邊的石堰再次坍塌。“這次塌得更厲害。”于先生出示了當時拍攝的照片,茶田邊至少有三段石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坍塌,落下的石塊混雜著泥土堵住了下面的排水溝。
“水排不出去,茶田被水浸泡,澇死了。”于先生稱,當時積水最深處超過10厘米,由于石堰多處受損,脫落的石塊、土方太多,他無法自行清理,只得再次聯系施工方。
今年5月,從石堰上坍塌的土石堵住了茶田的排水溝。(于先生供圖)
排水被堵兩畝半茶園被泡
“當時,他們說地里進不去人;后來天晴了,他們又說找不到人。”于先生稱,從2019年5月開始,他找過村里,也撥打過12345政務服務熱線,熱線通知施工方去現場維修,但施工方并未照做。“我至少找過他們四次,可他們就是不來。”于先生稱,今年10月管區主任聯系了施工方,10月中旬,工人們到場施工,幾天后將石堰壘好。
11月2日下午,記者在于先生的承包地里看見,于先生茶田的西北角的茶樹是正常生長,但東南角都是稀稀拉拉的。于先生稱,經過估算,大約有兩畝半的茶樹全部死亡,需要重新栽種。育苗費、承包費、人工費等費用加起來,損失大約在25000元。
新修的石堰倒塌了兩次、土石不及時清理……于先生覺得,施工方難辭其咎。他向施工方提出索賠要求,但對方拒不承認有責任,說是和今年多雨的天氣有關系。
施工方回應稱這是“天災”
11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了堆砌石堰的項目經理張先生。張先生確認,今年5月沒能及時維修,是和雨水太多有關。“山坡的土地比較厚,進不去機器,進不去人。今年這個情況,屬于天災。”張先生稱,于先生的茶樹是剛栽種的,并不是生長多年的老茶樹,他和于先生溝通過,覺得他的要求不合理。
“一年前壘好的石堰,為何會在一年內連塌兩次?”面對這一問題,張先生表示,石堰施工時沒有用水泥,按照設計要求,全部是干砌。“在田間地頭,我們沒法去打地基,這在田地里很常見。”張先生稱,作為施工方,他們也不愿意讓石堰倒下。
希望相關部門能給個說法
堆砌的石堰屬于什么工程,為什么會在田間地頭開工?記者繼續展開調查。記者聯系了施工單位和時家豐城村村委后得知,堆砌的石堰屬于自然資源部門的一項土地整治工程,是一家名為“明瑞”的工程公司組織施工。張先生承包的地,屬于這項工程的第14標段。項目經理張先生也向記者確認,他所在的公司,是從這家名叫“明瑞”的工程公司手中承包的14標段施工。記者在即墨區自然資源局的官網信息上看見,即墨區自然資源局在2019年11月召開過土地整治工作專題會議,當時確實有一家名叫“明瑞”的工程公司與會。
“如果能及時維修,他(于先生)家的茶田不至于有那么大損失。”一名村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4標段施工完成時,希望時家豐城村村委確認簽字驗收。但村委發現,于先生和施工方一直未就此事達成一致意見,村委一直沒有簽字驗收。
“這項工程是為了造福農民,但我不明白,為什么到頭來會讓我受損?”于先生稱,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給他一個說法。(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劉卓毅)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