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4日訊 今天下午,我市在城陽區召開全市第二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觀摩會,交流先進經驗做法,深入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規范提質,著力打造精致、方便、溫馨之城。
與會人員先后實地查看了城陽區經貿中心、西田社區、寧城路廚余垃圾處置中心、春陽花園小區、順德居小區、盈園廣場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的垃圾分類開展情況。

城陽區經貿中心是城陽區首批開啟公共機構“撤桶并點、定時投放”分類收集模式的單位,采用建設標準化智能四分類垃圾收集房、配備分類指導員開展精準分類指導服務等措施提升分類質量。

西田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安排社區兩委成員、黨員、工作人員以及垃圾分類分揀員進行早晚站桶指導,確定“集中時間投放、集中地點精揀、集中收集清運”的“三集中”工作法,實現垃圾不落地、社區“無桶化”。

寧城路廚余垃圾處置中心采用高溫好氧發酵工藝將廚余垃圾腐熟為有機肥,設備運行以來,已處理廚余垃圾300余噸,腐熟有機肥料40余噸。
春陽花園小區探索出“三期八步”工作法,前期通過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入戶活動、黨員帶頭簽訂承諾書、召開垃圾分類座談會、現場培訓會等宣傳動員獲取小區居民的認可和支持;推進過程中通過垃圾分類宣傳督導人員結合居民分類情況進行針對性溝通講解,加之以宣傳引導、積分獎勵等有效措施,逐步養成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順德居小區積極開展“撤桶并點+定時定點”的分類投放模式,將原有桶點升級改造成3座智能四分類垃圾收集廂房,安排分類指導員在每天早晚投放時段駐桶指導,并通過積分換取大桶水、體驗廚余垃圾就地堆肥等方式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盈園廣場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設有智能設備、視頻介紹、互動體驗、模擬投放、環保課堂等五大功能區域,旨在通過科技化、信息化手段,為市民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宣教互動活動,讓市民在家門口便可獲得最時尚智能的垃圾分類體驗。

現場觀摩后,市城市管理局在城陽區召開座談會,聽取城陽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和城陽街道典型做法的匯報,對城陽區和城陽街道的做法給予肯定。會議要求,要直面問題、認清差距,充分理解和把握推進垃圾分類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高質量完成住建部年底驗收,全面完成《行動方案》、市辦實事、重點突破等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要切實從轉變思路、做好頂層設計和工作謀劃等方面打好明年工作基礎,堅決打贏打好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努力構建精致、方便、溫馨之城,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做出城市管理貢獻。
據了解,截至10月份,市區全部4534個居民小區及2059個公共機構已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完成標準化“四分類”投放桶點升級改造2656個,撤除桶點3952處;現有垃圾分類收運線路731條,其中廚余垃圾(含餐廚)收運線路279條,分類收運基本覆蓋市區;廚余垃圾處理能力510噸/日,焚燒處理能力8700噸/日,分類處理體系基本建立,提前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規劃目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