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1月5日1版
開放創新,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二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行動指南。全會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指明了方向。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重塑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戰略判斷,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面臨的各種中長期問題的重要抓手。此次全會將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要求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有著“雙節點”價值,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抓住新的重大機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從國內大循環看,青島既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又是“北方第三城”、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是推動黃河流域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重要平臺,擁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對促進各類市場資源要素加速流動、循環、聯通有著獨特的樞紐作用。從國內國際雙循環看,青島是東向日韓、西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可以說,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雙循環的“雙節點”,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這樣的戰略部署,為青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新的機遇、動力和空間。
具體到行動上,青島必須站在全新的坐標系中思考城市的戰略定位,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理清開放創新改革的內在邏輯,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同時還要認識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對青島而言,擴大內需就是抓好投資,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要進一步促進消費,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對青島而言,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還需要堅持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發揮好青島的兩個“雙節點”作用,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切實抓好《關于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十條意見》等政策的落地落實,充分發揮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開放平臺和各個國際客廳的作用,把城市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來;要擔當起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龍頭使命,更多站在五市整體的角度思考問題,推動膠東經濟圈加速形成產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更好地發揮黃河經濟出海口作用,推進落實“9+5”城市“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切實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青島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新發展格局,開辟新賽道、添加新動力,蹄疾步穩行以致遠,勇毅篤行再譜新篇。(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