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2023青島第二屆手造節暨膠東五市手造交流展示活動在紡織谷拉開帷幕。作為開幕式的重要一環,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正式發布,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青島遼源路小學與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進行了“手造課堂”合作項目簽約。

手造趣研學,助力新傳承
在活動現場,來自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與青島遼源路小學各年級的同學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皮影戲與衍紙手造課堂研學互動,與非遺文化來了一次親密接觸。國家一級教師、中國皮影協會會員、青島手工藝協會理事 崔鵬老師為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皮影課堂,崔鵬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傳統的文化課是一個二維的平面,而手造課堂是一個立體的課程,學生可以跳出課本,現在隨著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手造課堂也可以讓孩子們植根于華夏文化,吸取祖先的智慧養分,從而健康成長。”參與手造課堂研學互動的同學們都對非遺手造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讓青少年在沉浸式的體驗與學習中愛上手造,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手造潤童心,文化共傳承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膠東手造技藝,手造課堂牽校園活動,探索非遺融入校園的新方式,旨在讓孩子們真切感受手造深邃的文化韻味和澎湃的生命力,為手造傳承與創新發展播下希望的種子。
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校長袁秀菊在簽約后說道:“山東,自古就是中華文化薈萃之地。對于非遺,人們曾一度擔心它們與現代生活失去聯結,尤其是脫離青年一代的視野。但現在,非遺這門‘老手藝’,遇上了一群‘新匠人’。隨著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的開展,勢必將在我校學生的心中種下非遺傳承的種子。”


讓手造走進課堂,讓文化入耳入心。“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將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創作培訓、社會實踐、互動等活動,積極打造獨具膠東特色的“手造非遺進校園”的模式,推動手造非遺傳承的年輕化、無界化趨勢。
提供手造文化和技藝授課服務,選擇衍紙、編織、齊繡、泥塑、核雕、剪紙、黑陶、沉香、木造船模、鋦藝、軟陶、機械造物、嶗山木作、嶗山派古琴、皮影制作、硯雕、成氏篆刻、膠東花餑餑等貼近生活、易入門、可傳承項目,指派對口的手造技藝指導老師把非遺文化、手造技藝帶到學生身邊,對孩子們開拓視野、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開辟新的路徑。
青島遼源路小學校長于紅說:“遼源路小學的育人目標就是培養有家國情懷的時代新人,開展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讓學生們在美育和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感悟非遺文化的人文魅力,傳承古老手造的匠心技藝。”


手造連接美好生活 ,創意引領文化發展。在動手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手造創作中,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在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中感受傳統技藝的匠心精神,促進手造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智慧青島 楊旭彤)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