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7日訊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重要實現方式。作為全國婦聯移風易俗工作試點區、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從健全體制機制凝聚移風易俗工作合力、創新工作舉措增強移風易俗工作活力、樹牢群眾思維激發移風易俗工作內生動力等方面發力,豐富創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群眾踐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將新習俗、新風尚、新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深化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
健全體制機制,凝聚移風易俗工作合力
堅持黨建引領機制。制定印發《移風易俗工作試點實施方案》,推動構建黨委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家庭參與的工作格局。將移風易俗與常態化、長效化黨員學習教育結合起來,組織黨員干部簽訂承諾書,自覺抵制超標準、超規模的婚喪宴請和人情往來,帶頭做移風易俗的宣傳者、踐行者、監督者,從自身做起、從親屬做起,為群眾作表率,推動移風易俗落到實處。
強化激勵約束機制。推行文明善行德育積分做法,采取“激勵+約束”的形式,充分發揮德育鄉村項目文明積分激勵作用,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道德超市、家庭文明積分、紅黑榜等鄉村治理評價體系,實行積分制管理,定期兌換家庭生活用品,吸引帶動群眾自覺參與移風易俗,文明辦事、節儉辦事,弘揚文明新風。截至目前,全區已發放“德育幣”200多萬個,其中,僅寶山一個鎮就有12個村實施了德育鄉村項目,11431人參與其中,獎勵兌換金額達155428元。
發揮典型示范機制。充分發揮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優秀婦女等典型引領作用。以德育鄉村項目文明積分作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美麗庭院、好公婆、好兒媳等評選的重要指標,深入基層,走入家庭,深度挖掘最美人物、優良家風故事、最美家庭事跡,深入報道移風易俗典型案例,用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榜樣帶動社會風氣向上向善。
創新工作舉措,增強移風易俗工作活力
拓寬文明傳播新路徑。開展移風易俗“小戲小品”征集展演活動,鼓勵群眾自編自演,以群眾喜聞樂見、善于接受的形式傳播社會文明。通過婦聯組織時尚大使、最美家庭宣講團等深入機關、企業、村居,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發揮基層婦聯的組織優勢、群眾優勢,推動文明實踐志愿者、婦聯執委、網格員、公益性崗位婦女成立移風易俗的傳播隊。
探索倡樹活動新形式。積極探索將婚戀新風與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打造新時代幸福美好生活態相結合,以婚戀文化促進鄉村振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通過各類理論知識宣講、親子活動、文化宣傳、家風家訓培訓等方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號召群眾杜絕浪費、遵守公德,提倡喜事新辦、文明簡樸,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打響志愿服務新品牌。打造“凡星閃耀 德美大村”品牌,提升“青西姐姐”志愿服務品牌影響力。其中,“青西姐姐”分布在公益紅娘、時尚文明傳播、美好家風傳承等各個崗位,200余名公益紅娘志愿者、90名家庭教育志愿者、78名婦女兒童維權志愿者、27名時尚文明志愿者……“青西姐姐”正以強力品牌效應撬動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移風易俗,促進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
搭建婚戀服務新場景。打造1處婚俗文化館,以場景還原和實物展出的方式展示我國婚俗變遷歷史,尤其是民國以來婚書的展示,體現了傳統婚俗文化的魅力。指導有關鎮街建設3處結婚大禮堂,設立群眾易于接受的操辦標準,引導村(社區)為群眾的婚事喜宴提供全程服務,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規范化長效化。建成金沙灘“愛情海灣”婚俗改革主題廣場等5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婚禮舉辦場所,有效滿足群眾多樣化婚禮舉辦需求。
樹牢群眾思維,激發移風易俗工作內生動力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問題導向,以群眾需求為目標,引導群眾云祭掃、鮮花祭等安全、環保、文明的形式進行緬懷;聯合企事業單位、鎮街、駐軍等開展婚戀交友活動70余場,服務新區單身青年上萬人;招募440名公益崗位,對婚姻家庭問題進行指導;打造30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建設4.3萬戶美麗庭院,深化家庭文明建設,促使人居環境大改善大提升。
以群眾自治為主體。堅持群眾是移風易俗的主體,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紅白理事會制度,充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厚養簡葬等移風易俗內容。推動村民議事會、婦女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規范運行,成立村(社區)喜喪事幫辦服務隊,制定群眾認可、具有約束性的紅白事操辦標準規范,廣泛吸納村(居)代表、黨員、鄉賢、返鄉成功人士等成為移風易俗的代言人,激發群眾自覺踐行移風易俗的積極性、主動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