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023青島第二屆手造節暨膠東五市手造交流展示活動在青島紡織博物館拉開帷幕,在啟動儀式上,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成為全市僅有的兩所“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試點學校之一并進行簽約。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手造技藝,讓學生領略手造文化的獨特魅力,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將手造文化納入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同學們,你們知道布老虎這種手工藝品在中國有多少年歷史了嗎?”11月16日,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迎來了一堂與眾不同的線上同步課堂,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產品開發總監、手工藝大師項翀帶著傳統手工藝品“布老虎”走進校園,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孩子們一起開啟了第一節“手造課堂”。


課上,項翀帶領兩國同學們了解了中國傳統“布老虎”形象。從圖騰淵源到布老虎形象,再到軟陶泥工藝制作,開啟了一場與眾不同的傳統文化手工之旅。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將制作步驟熟記于心,拿起桌上的軟陶泥,運用掌握的捏、搓、揉、掀等手藝技法,一個個造型豐滿活潑、色彩鮮艷熱烈的小老虎就成功誕生在同學們的手中,將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向往體現得淋漓盡致。

項翀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擅長泥塑等手工技藝,現任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擔任產品開發總監,青島市手工藝協會理事,2023年9月被評為“青島市手工藝大師”。作為手造技藝的傳承人,他更希望通過此次“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獨特魅力,親身體會手造深邃的文化韻味和澎湃的生命力,為手造傳承與創新發展播下“青年”的種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希望可以通過‘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將手造藝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碰撞,讓老師和孩子們在學習傳統手造文化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匠人精神;也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引起更多的人對手造文化藝術的重視和熱愛,讓這份寶貴遺產真正‘活’起來。”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校長袁秀菊說,本次泥塑課堂是“手造課堂牽手校園”的第一站,接下來,他們會根據學校不同年齡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的不同,繼續推出各類豐富多彩的手造文化課堂。


讓手造走進課堂,讓文化入耳入心。教育是文化傳承、人文交流的重要一環,據悉,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與俄羅斯彼爾姆第二學校多次開展線上同步課堂,始終保持著中外人文友好關系,借助線上同步課堂讓學生們增強國際理解、拓寬國際視野,加強文明互鑒,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同時,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成為一名優秀的世界“小公民”。

青島大學雙語實驗學校通過“手造課堂牽手校園活動”的開展,既為中外人文交流搭建了堅實的橋梁,也拉近了兩國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無限魅力,充分發揮青少年在手造文化教育和傳承中的積極作用,讓手造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智慧青島 劉爽 攝影 趙安邦)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