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星工業4.0基地。
新型工業化最顯著的特質是什么?創新一定是最沒有爭議的那一個。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到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中間間隔了100年;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用了80多年;而從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只用了60多年,工業革命發生的間隔不斷縮短,揭示了人類技術創新速度不斷加快的事實。
如今,身處第四次工業革命之中,這種感覺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直觀和明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科技等新技術日新月異,以迅雷不及的速度改變著工業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全鏈條,推動工業加速重構。
種種事實都在表明:以要素和規模驅動工業制造業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創新,已經成為工業制造業發展最核心的引擎,是區別工業制造業發展方式“新”與“舊”的根本特征。
推進新型工業化,首先就是要重塑工業制造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全面構建起以創新為驅動的制造業發展模式。對青島制造業來說,就是要以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為關鍵發力點,努力突破當下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天花板,實現產業高度的再拉升、產業價值的再拓展。
“把井打得更深”,突破瓶頸
今年8月,隨著為特斯拉定制的電機密封圈裝配線發往墨西哥如期完成順利交付,青島力鼎智能裝備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電機產線業務上實現了一次關鍵突破,也讓公司董事長劉宗毅向著“與國外公司并肩而立”的目標又跨進了一大步。
在以自動化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領域,歐美以及日本企業在國際上仍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尤其是高端市場。力鼎智能能成為特斯拉供應鏈上的一環,依靠的無疑就是“創新”二字。
熟悉劉宗毅的人都知道,盡管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但他仍然堅持不斷加大力鼎智能的研發投入,近三年研發投入強度甚至達到8%。因為在他看來,力鼎智能經過近二十年發展,如今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聚焦拳頭產品做精做細。“產品有了但價格總上不去肯定是不行的,要對標世界一流水平‘打井’,把井打深一點,把產品真正做出特色。”劉宗毅說。
青島企業對技術創新不遺余力的投入,來自從產業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的渴望,更來自近年來日益增強的發展危機感和生存壓力。
作為一座以制造業為根基的城市,這些年青島通過數字化轉型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但也應該看到,距離先進制造、高端制造仍有不少差距。“國外企業有的產品我們都有,有的甚至我們領先。但在穩定性、一致性等方面確實仍有差距。”不少青島企業家直言不諱。
事實上,“高端”與“低端”“先進”與“傳統”之間的差別,很多時候并不體現為顛覆式的有和無,而是體現在漸進式的好與更好、優與更優上。過去,由于有明顯的勞動力等要素紅利和市場紅利,這些差距對企業的影響并不明顯。但隨著初期快速發展紅利的慢慢消失以及自身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驅動,越來越多的青島制造業企業對這種差距有了更加清晰的感受和認知。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企業的這種感受更為強烈。制造業企業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全球市場不振,訂單萎縮,整個制造業供應鏈對成本變得格外敏感,要想在這種異常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就更要彌補這些差距。
增強創新定力,提高持續創新能力是不二法門。只有通過持續不斷地改進創新提升技術和產品,才有可能補齊短板和弱項,突破發展的瓶頸,贏得更多訂單和客戶。德國制造在國際上的成功就是一個總會被提及的經典案例。依托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德國制造不僅摘掉了“劣質”的帽子,還一躍成為全球質量過硬的代表。
在青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取得了初步成效。輪胎行業,賽輪研發出全球首創的“液體黃金”輪胎,打破困擾行業的“魔鬼三角”定律,填補國際橡膠領域技術空白;森麒麟自創立就瞄準高端市場需求不斷創新,在美國競爭激烈的超高性能輪胎市場,從2014-2021年持續保持2.5%的市場份額,成為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國品牌;在高端化工領域,海灣化學持續精進乙烯法聚氯乙烯生產,產量躍居國內之首,質量比肩國際一流,成為國內高端客戶的首選。在鏈傳動領域,征和工業不斷打磨技術,生產的鏈條已經供給本田、雅馬哈、德國克諾爾、上汽通用等,并繼續向價值鏈上游攀登……
把路走寬,“定義”未來
硅谷兩位經驗豐富的風險投資家維克多·黃和格雷格·霍洛維茨在《硅谷生態圈》一書中,將硅谷比作一座不斷產生和進化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雨林。對于在硅谷中不斷涌現出的新物種,雨林只是提供了合適的環境,而最有希望的生命形態,總是出人意料地展露于異常肥沃的環境中。
這揭示了創新的一個重要特質,即偶然、隨機,很難被預計。創新不是種莊稼,播種之后一定會有收獲。任何成功的創新背后,都有無數次的失敗。尤其身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當下,爆炸式發展的新技術讓跨界創新成為常態,創新變得更加難以預測。換言之,面向未來更長遠的產業競爭,只有更加廣泛開展創新,并營造優質的創新生態,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創新能力,從而讓未來更“確定”一些。
彩電,是競爭最為充分也最為慘烈的產業之一。曾經,中國擁有彩電企業100多家,如今經過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只有30多家。其中,海信是絕對的頭部。市場研究機構奧維睿沃發布的《全球電視品牌出貨月度數據報告》顯示,今年1-8月,海信系電視出貨量占有率達到13.66%,同比提升1.91個百分點,繼續穩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三星。
這兩年,受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彩電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出貨量出現下滑趨勢。海信卻一路走出上揚曲線,正是得益于一直以來在創新上的持續押注和投入。一方面,聚焦液晶電視技術路線,自研“ULED X”高端顯示技術平臺,在7個核心技術方向取得重大突破,獲得13項行業領先的技術。另一方面,海信以“突破”屏的限制為愿景,大力發展激光顯示技術路線,在全球引領激光電視從不被看好的“新物種”,成長為當下炙手可熱的新產業,培育了高端市場全新增長極。
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前不久透露,今年上半年,海信系電視在國內萬元以上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30.24%,穩居第一。在海外,海信液晶電視單臺售價躍上500美元關口,激光電視則突破了5000美元關口。
只有具備了足夠強的創新實力,才有機會開辟新賽道、發現新商機,才能把路走寬,掌握主動權。當前,充分理解這一點對青島制造業企業來說,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經過過去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青島企業在很多制造業領域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在部分行業領域甚至已經開始呈現出領跑態勢。感到驕傲的同時,也需要重新審視企業和產業的創新能力。
追趕的時代,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遇到的絕大多數難題都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照。進入領跑的時代,再也沒有現成的方法和路徑可以指導。“沒有人會再告訴你電視要設計成什么樣,冰箱要設計成什么樣,而是反過來你要告訴別人,我要造一臺什么樣的產品。”青島一位家電行業資深研發人員如是說。
作為青島創新實力最強、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率先開始向領跑階段邁進的產業,家電產業自然最有話語權。未來,更多行業也會面臨類似境況。只有從現在起積累足夠的創新能力,未來才有從容應對的底氣。
今年5月,雙星發布了無需輪輞、幾乎不使用橡膠,由鋼構成的機械車輪“增力輪”,展現出青島其他行業正在做出的努力。這款由鋼構成的機械車輪,顛覆了輪胎行業178年“輪胎+輪輞”的歷史,無需充氣、絕不爆胎,將優先用于取代礦山巨型輪胎和輪輞,能將輪胎使用成本降低約60%。
在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特來電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充電、儲能等技術創新,提出了“群管群控”的充電網概念,將新能源汽車充電業務由單純的充電,進化為以數據驅動的充電網運營。目前,已建設充電終端45萬個,累計充電量突破237億度,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同時,創新研發的“兩級安全防護體系”技術,可有效減少電動汽車燒車事故70%。
……
以創新為引領,這句話正在內化為越來越多青島制造業企業的實踐,推動“青島制造”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