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造船建造的5500TEU集裝箱船2號船。
今年,ChatGPT橫空出世,將人類迅速帶入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不止一位互聯網大佬稱“所有行業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足見這場AI變革給產業帶來的巨大沖擊。
經濟學家卡蘿塔·佩蕾絲將每次技術革命的動蕩擴散過程定義為“發展的巨潮”,在她看來,每一次發展的巨潮,都可以被看作是新范式對舊范式的替代。在AI等技術的推動下,當下的這場新舊范式轉換,無疑是近幾十年來最為劇烈和深刻的。
推進新型工業化,就是要勇于迎接此輪發展的巨浪,推動制造業加快新舊范式轉換,實現制造業價值鏈的重構。
在青島,種種變化已經在車間和工廠萌芽、破土,加快脫胎換骨的制造業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外界面前。
打破“制造”邊界
今年9月,智能照明領軍企業青島易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磅發布了全新子品牌“Yeelight凌動”。在已有兩個品牌的基礎上再添新品牌,易來的意圖十分明確——提供更豐富的智能照明解決方案,更好抓住智能照明爆發的行業機遇。
成立于2012年的易來最初憑借拳頭產品吸頂燈迅速打開市場。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照明產品的需求逐漸從“能照明”轉變為“好照明”,易來也逐漸調整業務方向,在提供智能單品的同時推出全屋智能照明服務。二者最大的區別是,產品已經不再是易來交付用戶的“終點”,而是成為服務的載體。
這顛覆了過去百余年來制造業企業的生存模式。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制造業企業將產品生產出來,然后交付給用戶,就完成了商業閉環。而如今,制造業企業將產品生產出來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個開端,由產品而觸發的一系列服務和體驗才是商業價值的真正所在。
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則為這種轉變提供了技術支撐。有數據顯示,一臺智能設備中50%-60%的價值是已經鑲嵌其中的服務價值,如操作系統、軟件專利、芯片等。“制造”與“服務”從未像今天這樣被如此天然地捆綁在一起。
“制造”的邊界被打破,制造業企業的角色從“制造商”搖身一變成為“服務商”。從“制造”到“制造+服務”,青島制造業企業正在找到價值增值的新路徑。家電行業,海爾、海信、澳柯瑪等企業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場景為中心,與合作伙伴構建服務生態,為消費者和用戶提供廚房、客廳、洗護等解決方案。裝備行業,宏大、環球等企業在過去賣設備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售賣遠程運維服務;傳統電氣柜硬件產品制造商大志美德等制造業企業,主動開發智能動照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轉型提供節能增效解決方案……
制造與服務界限的日漸消弭也體現在產業結構上。近年來,青島聚力推動實體經濟振興,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針對產業“先行”,青島明確提出要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目標到2026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
要知道,包括研發、工業設計、物流、檢驗檢測等在內的生產性服務業,正是服務于制造業的,其中很多更是根植于制造業企業內部,或是脫胎于大型制造業企業。通過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青島將推動制造業從以生產制造為主的傳統制造業轉型為以服務價值為引領的高端制造業,以此助推新型工業化加速實現。
從“微笑曲線”走向“武藏曲線”
在制造業,宏基集團創辦者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無人不知。研發和銷售在這條U型曲線的兩端,價值最高,而生產制造位于曲線的底端,價值最低。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04年前后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在對400家日本制造企業進行調查后,提出了一條與微笑曲線完全相反的曲線——“武藏曲線”。這是一條倒U型曲線,制造業流程中的組裝、制造處于價值鏈頂端,具有較高利潤,而零件、材料及銷售、服務則處于兩端,利潤較低。
武藏曲線揭示了一個道理:生產制造并非一定是低附加值的,只要企業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生產管理能力,生產制造也可以具有高附加值。
當下,正是制造業從微笑曲線走向武藏曲線的絕佳時機。新一輪科技變革將工業互聯網帶入制造業,數字化驅動的生產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讓生產制造中的眾多“不可能”變為“可能”,改進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變得更加容易。
青島制造業企業正奮力抓住機會,將生產制造能力轉化為更為顯著的比較優勢。
汽車輕量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海聯金匯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之一,其中儀表板橫梁總成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近年來,汽車行業不斷加劇的競爭壓力持續向產業鏈上下游傳導,加快變革生產制造組織方式已經成為事關企業生存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海聯金匯下大力氣建設了汽車總成零部件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平臺。供應商、下屬子公司、整車制造企業等產業鏈上下游生產和服務資源全部接入該平臺,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運維檢測、倉儲物流、節能環保等全鏈條服務也全部匯聚在該平臺上。通過對供應鏈的數字化精細管理,海聯金匯生產效率提高20%,原材料庫存減少23%,設備遠程故障預警率提高到58%,產品不良率降低50%,間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經濟效益增長超50億元。
在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等青島傳統優勢產業領域,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從簡單加工到先進制造,青島企業正穩步前行。截至目前,青島已累計遴選5G、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55個,建成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633個,3家企業入圍國家首批“數字領航”企業。
夯實了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無疑就是走好了將微笑曲線扭轉為武藏曲線的第一步。前不久,聚焦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青島再加碼。圍繞當下面臨的堵點難點及急需解決的問題,設計了一批創新政策,首創提出“產業云腦+未來工廠”建設、“數字領航企業”創新獎勵政策,對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認定的“5G工廠”“數字領航企業”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對新完成與國家頂級節點對接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行業二級節點的建設運營單位,根據建設費用的20%最高給予300萬元獎補。
“鏈群”引領
快,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如果說過去技術進步的速度是線性的,那如今說是指數級的也絲毫不為過。這樣的趨勢反映在產業上,就是產品迭代的周期大大縮短。消費電子最為典型,傳統燃油車往往遵循“一年一改款、三年一大改、五年一換代”,而如今新能源汽車的迭代周期已經縮短至1.5年-2年。
這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協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從研發到供應鏈再到生產的全鏈條實現更加緊密的協作,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更加游刃有余地應對產業競爭呈現出的新態勢。
青島一家家電企業的智能化相關負責人曾表達過這樣的苦惱:智能家電產品需要與大量IoT廠家配合,比如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但青島本地的相關配套資源卻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青島企業與同行比拼時的競爭力。
因此,于區域經濟而言,制造業要持續進化就一定要朝著集群化發展的方向邁進。
針對青島家電企業的煩惱,青島大力推動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建設,鍛長板、補短板,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圍繞延鏈、強鏈、補鏈,發布智能家電關鍵零部件投資導向目錄,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和精準性。率先創建家電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由海爾、海信、澳柯瑪等龍頭企業聚合中國家電院、中國電研、科大訊飛、寧波方太等國內優質資源,搭建起“從芯片設計、封測,到模組,到整機”的全流程研發、測試、驗證體系,同時前瞻布局高端定制芯片及傳感、泛終端操作系統與安全、家庭數字大腦等,打造未來智慧家庭數字技術底座。
如今,青島市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已雙雙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代表我國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聚焦新能源汽車、虛擬現實、食品飲料、海工裝備等24條重點發展的產業鏈,青島不遺余力加快產業創新平臺、協作平臺建設,持續豐富產業生態,加快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就在前不久,青島儀器儀表集群以及青島牽頭的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上榜山東省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公示名單,成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后備軍”。
從商業模式到生產模式再到產業鏈協作模式,正在經歷著全鏈條范式轉換的青島制造業,正在邁向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加速行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