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3年12月1日6版
一日三餐,四季煙火。近年來,安全衛生、營養健康、價格實惠的助老食堂,解決了老年人特別是空巢、留守、獨居老年群體的吃飯難題,形式多樣的助老食堂不斷涌現,不僅受到老年人歡迎,也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
去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在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方面,提出要構建城鄉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支持高質量多元化供餐。今年7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目前,青島市建成老年助餐機構985處,配備全市統一的助餐信息系統,今年以來共有95萬老年人享受了助餐服務。
助老食堂“遍地開花”,多數經營得紅紅火火,但也有部分助老食堂受場地、人員、資金等條件限制,供給能力滿足不了老年人的就餐需求;還有的助老食堂選址、規模、運營不夠理想,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如何在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運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助推助老食堂高質量健康發展,有關部門要當好服務“店小二”,供足政策“工具箱”,在政策和要素方面加大對助老食堂的支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和運營,增強老年助餐機構經營者的信心。
老年助餐機構在運營中要更加注重提升服務質量,重視老年人的體驗感,不斷改進菜品質量和口味,吸引更多老年人前來就餐。同時,助老食堂還可以豐富功能場景,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例如,成都一家社區食堂,在非就餐時間承接了社區社交場地功能,每年開展近200場活動,成為備受鄰里好評的公共空間。青島的助老食堂也可以發揮空間優勢,以居民需求為切入點,推出餐飲之外的惠民項目,讓老年人在食堂就餐之外,還能交流、聯誼,增強老年人的社群聯系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