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9日訊 在城市綜合執法中,難免有違法建設監管的死角和盲區。無論是高樓樓頂悄悄搭建的陽光房,還是超市隱蔽后院私搭的房屋,如果僅憑人工巡視,是很難發現的。而采用復合翼技術的高清遙感無人機則如“鷹眼”一般敏銳,讓違法建筑無處遁形。即墨區在我市率先建立大型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青島市即墨區智慧化城市管理服務平臺”近日申報了山東省城市品質提升項目。
探訪
炫酷無人機來去自如
近日,記者在即墨環秀街道的一處空曠地帶看到,隨著螺旋槳的“嗡嗡”聲響起,一架大型無人機緩緩起飛,僅十秒鐘便飛到約60米的空中,稍作停留便加速前進,進入日常巡查航線。這架采用復合翼技術的高清遙感無人機外型炫酷,像縮微版的直升機,可垂直起降、空中滑翔。操控無人機,只需兩個人配合。一人操作手柄,控制無人機的起降和飛行方向,一人坐守電腦終端,按照規定線路監控無人機的飛行動態。

即墨區綜合執法人員和無人機工程師操控無人機巡檢。宋新華 攝
“我們用于巡查的無人機翼展2.4米,控制半徑為20公里,可持續巡航90分鐘,巡航速度為每小時70公里,飛行高度可達5700米。在執法過程中根據地形和工作需要,一般飛200到300米的高度。”瑞源工程集團工程師劉祺介紹說,這架無人機掛載了一個可見光的光學鏡頭,可以實現高清圖像的實時回傳,規避了平行視角盲區,具有防抖功能。因此,拍攝的畫面清晰、真實,能高精度還原建筑物原貌,在飛行高度為300米的情況下,可以看清地面車輛的車牌號。
亮點
全域立體覆蓋監控網絡
以往執法人員根據土地衛星照片圖斑及群眾舉報、投訴等方式進行處置時,往往違法建設已經形成,極易造成工作被動。即墨區從今年5月份開始,使用兩架大型無人機,按照排班順序分別巡航8個鎮街。截至目前,即墨區共出動無人機250架次,將所拍攝的圖斑進行百度AI處理,發現疑似圖斑15286處,二次人工甄別后派發給屬地。

大型無人機拍攝的畫面。
即墨區以科技手段推動違建治理模式創新,將無人機“航拍技術”和“圖像智能比對技術”運用到違建防控中,建立大型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融合全景高空鷹眼固定攝像頭、大疆多旋翼無人機和遠度固定無人機等資源,形成“低空重點監控、中空定軌巡航、高空立體監測”的全域立體覆蓋監控網絡。數據經后臺處理后,當日生成違建問題疑似臺賬,傳至即墨區智慧化城市管理服務平臺,查違效率大大提高。
措施
露頭就“打”遏制新生違建
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物業執法大隊的副大隊長李永沛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全市共拆除各類違建184.1萬平方米,其中存量違建164.2萬平方米,新生違建19.9萬平方米。堅持露頭就“打”,堅決遏制新生違建,科技賦能新生違建防控,搭平臺樹典型,對李滄區的衛星遙感、即墨區的大型無人機等創新做法,召開現場會組織觀摩,推動新生違建防控科技化、精準化和智慧化;制定治理計劃,有序清理存量違建,突出社會效益,治理成果惠民,在拆除違建的同時,注重對拆后場地及時進行綠化、硬化、美化,拆違還地、拆違還路、拆違治臟、拆違增綠,優化市民居住和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質;聚焦群眾訴求,強力推進投訴辦理,今年以來,已辦理解決7800余件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違建問題。(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譯心 實習生 唐莎)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