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和傳媒產業蓬勃發展,網絡直播行業迅速崛起,各類主播層出不窮,其中以學生身份的主播最為引人注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學生直播”現象日漸泛濫,直播內容良莠不齊,引發社會熱議。
縱觀“學生直播”亂象,一些學生選擇在上課時間直播或深夜宿舍直播,不僅破壞校園秩序,打擾了室友的正常學習、休息,還會不經意間帶來隱私泄漏的風險;一些學生在直播過程中不斷觸及倫理底線,做出“辣眼睛”的舉動獲取流量和關注度;另有不法分子冒用“大學生”身份,將本該充滿正能量的直播間搞得“烏煙瘴氣”,借此賺取費用。
事實上,大學生直播過程中出現的性暗示、求打賞、曝隱私等亂象,也是整個直播行業亟須整治的頑疾。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絡直播用戶數量超過7億人次,其中年輕群體占據較大比例。
網絡直播領域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年輕一代的積極探索,更需要多方力量協同共治。高校應該加大對學生的監督和指導,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學業上,避免陷入不良的直播環境;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直播帶來的收益和風險,不要輕信高薪誘惑,避免被虛假承諾欺騙。同時,也要積極鼓勵那些具有建設意義的直播活動,著力培養互聯網領域的優質人才,幫助他們在直播中展現出積極向上的姿態,引領健康的直播形態。
直播平臺需要完善內容審查流程,嚴格按照《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和《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等法規標準進行約束管理,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并對違規賬號嚴肅處理,不給任何“擦邊”主播可乘之機。此外,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常態化的直播行業生態治理框架,在行業自律缺位之時,及時介入治理,防止不良風氣滋生蔓延,打造和諧清朗的網絡空間。
總之,網絡直播雖然給同學們提供了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只有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擺正“鏡頭”,才能營造和諧、美好的直播環境,促進網絡直播行業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