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鄉村振興示范先行區,總投資16.9億元,在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繪出獨具都市郊區優勢、體現中國北方特色的鄉村振興先行區;
12個產業振興集聚區、373家農業產業園、181家畜禽規模養殖場,構建起鎮域產業“一區多園”發展新格局;
1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總投資56.7億元,實施項目298個,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全面打造成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全區流轉土地50.7萬畝,流轉率70.1%,土地規模化經營58.45萬畝,規模化經營率81.5%;
培育形成果品、肉兔、深遠海養殖等數條10億元級特色農業產業鏈,青島西海岸新區被認定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向鄉村振興邁出的鏗鏘步伐。
立足城鄉共生、關系緊密的典型特征,青島西海岸新區致力于打造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全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鄉村振興發展勢頭強勁、亮點紛呈。

大村鎮的牡丹產業園
各美其美
打造鄉村振興新特色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大美西海岸,每一個“美麗鄉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與發展路徑。
作為青島市十大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之一的鐵山街道楊家山里示范片區,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堅持黨建引領、賡續紅色血脈、厚植綠色生態、做強“鄉”字品牌、創新共富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紅色傳承、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片區內村莊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山東省景區化村莊、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等榮譽稱號。山東省、青島市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在這里現場調研,獲得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
鐵山街道打好生態優先、紅色傳承、景村融合“三張牌”,推進楊家山里示范片區業態、設施、管理、服務全面升級,實現片區田園景區化、旅游全域化、運營專業化。開發原鄉歷史文化線、紅色文旅體驗線、原鄉生態體驗線3條旅游線路,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增長約20%。
2022年獲評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的張家樓街道,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我們在優產業、聚人才、興文化、美生態、強組織上狠下功夫,規劃建設了占地1500畝的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培育了‘畫美達尼、紅色石河’等一批特色產業村。”在張家樓街道黨工委書記車明超的發展謀劃里,打造“新特色”才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張家樓街道的發展脈絡,完美印證了西海岸鄉村振興前進的軌跡。加快省級現代農業強縣建設,高標準建設楊家山里、畫美達尼、山水藏馬等1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提升12個產業振興集聚區,培育6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海青茶、藍莓、食用菌等特色產業集群……回顧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振興紀實可清晰發現,“特色”正成為西海岸鄉村振興的主旋律之一。

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黃島藍莓
同心共富
推動資源資產資本化
農村資產普遍存在價值不高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很多資源沒有變成資產。如何將農村資源資產資本化?西海岸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推進“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試點,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做到有效投入、長期產出,推動強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
六汪鎮懸泉村黨委書記、青島七彩泉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定定介紹,懸泉村的“共富公司”由7個網格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組成,主營飲用水生產銷售、農產品加工銷售、勞務輸出、建設工程等,承接到項目后,就會在各網格村招募閑置的勞動力,這樣不僅村集體的收入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
“共富公司”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022年11月推行的一種新型農村經營模式,通過多村聯建、村企合作等模式整合資金資源,突破村域限制,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統一,確保農村資產保值增值。青島西海岸新區圍繞公共資源高效利用,創新資源聯合開發、資金聯合創投、資產聯合經營“三聯”模式,全區已成立“共富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131家,共富田園合作社入圍全國農民合作社前十強。
一個個鄉村“共富公司”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寬廣路子。如今的青島西海岸新區,西部12個涉農鎮街中有7個財政收入突破億元,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50萬元。全區土地流轉率達到70.1%,19萬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業、創業,享受土地流轉租金、工資收入、收益分紅,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2.82萬元。

海青鎮的茶園內,茶農們采摘新茶
突出特色
培育鄉村旅游新亮點
如今,鄉村旅游已成為很多人休閑度假的方式之一,農家小院寧靜溫馨、富民產業提質增效、田野深處生機勃勃。“要發展好鄉村旅游,打造好農家小院,建設好鄉村道路,為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鼻鄭u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衛青表示,以鄉村旅游促鄉村振興要突出特色、亮點。
香氣撲鼻的土窯燜烤肉,勁道的老媽手搟面,鮮味十足的海鮮燴餅,熱氣騰騰的大眾砂鍋、老漢全羊湯,來自鄉間的純正食材、原汁原味的鄉村私廚……匯聚種類豐富特色美食的藏馬鎮藏馬鄉村美食街,吸引周邊市民紛紛前來打卡,濃濃煙火氣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在藏馬鄉村美食街,老媽手搟面的合伙人黃進淑一邊招待客人,一邊談起在此經營的原因,“選擇在這里開店,是因為靠近藏馬山旅游度假區,游客多。另外,藏馬鎮在發展規劃、運營支持、創業扶持等方面也給予我們很大幫助?!秉S進淑說。
為盤活鄉村閑置資源,加快推進轄區旅游配套產業發展,藏馬鎮分批次培育發展“藏馬當鮮”特色農家樂集群,引導各村在現有農家樂的基礎上,進行高標準規劃提升設計。同時,鼓勵城鄉居民利用鎮域內閑置住宅或閑置集體建設用地,以及其他閑置的村(居)集體用房等資源,結合人文、生態資源,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打造具有藏馬特色、鄉村特質、農家特點的小型旅游接待服務場所。
責任編輯:方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