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大學的時候,寢室里有個女孩。 從入學我們就知道,她家里家境不好。送她來上學的父親是殘疾人,她是申請著助學貸款來的。
室友們心照不宣,無論誰買了零食,或者水果,都會多分給她一點。 剛開始一切都好,可后來我們慢慢發現,事情似乎開始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
她習慣性借我們的飯卡,讓我們幫忙帶飯,但從不提飯錢的事; 每次誰要是買了新的衣服或者包包,她都要在旁邊酸酸的說上一句“你家可真有錢”; 有個室友拿到了獎學金,她就想盡辦法讓人家請自己吃飯,而且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后來,室友實在忍不住,在某次又被借了飯卡同時還沒有還錢之后,主動跟她提這件事,她卻一臉委屈的說: “都是同學,至于計較這點錢嗎?!”
可她真的不是窮到吃不起飯,而且學生時代,大家的生活費也真的不多。 她把自己的遭遇都歸結于沒錢,每每說話就是: “如果我有錢了,那肯定怎么怎么樣……”
別人拿獎學金,她說那還不是因為有錢上輔導班;別人參加舞蹈大賽,她說果然還是有錢才能讓孩子學才藝;別人順利被保研,她說還不是拿錢走了后門......
實際上呢?學校里免費的社團多的是,圖書館學習也不要錢,可她哪里都沒有去。 同學在圖書館學習的時候,她在寢室看視頻、睡覺,別人出去做兼職賺零花錢的時候,她嫌棄太累不愿意做。 一畢業就嫁人的她,在畢業幾年后依然做著全職主婦,聊過幾次天,她也是抱怨自己老公沒本事,賺不了大錢,不然生活肯定比現在要好,朋友圈里也是日常哭窮賣慘。
再后來,我發現大家都心照不宣疏遠了她,一如最開始,曾心照不宣地給她善良和照顧。
02.
日本首富系完山郎有句名言:“不與窮人交朋友。”
在我看來,這個窮還真不是指的沒錢,而是指,“窮”得理所當然的人。
他們會把生活的不順利都會歸結于沒錢,但又理所當然的不做任何努力改變這種狀態,常年活在自怨自艾中,以至于生活無比艱難。
窮不是你的錯,但一直窮,就真的是自己的問題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我們一直都有選擇如何活下去的權利。
我身邊一個同事,來自于某市38線的農村,用他的話說,家里最窮的時候,一個饅頭吃一天,發霉了都不舍得扔。
即便這樣,他假期里白天打工晚上復習,依然堅持讀完了高中,還考上了一所雙一流大學。
大學里,繼續勤工儉學,再加上拿獎學金,獨自承擔起自己學習的全部費用。
現在,他在一線城市,有車有房,家庭幸福。
“寧欺白須翁,莫欺少年窮”,家庭的貧窮不會綁架一個人的一生。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有跳出貧窮的可能。
但有些人,借著貧窮,占著別人的便宜,見不得別人過得好,更沒有積極的心態。
那注定一輩子也只能活在貧窮里,甚至會拖垮自己身邊的人。
03.
活著,不怕一時窮,就怕心窮窮一生。
心窮的人,永遠活在抱怨里,看不見更廣闊的的天地,把自己的人生坎坷歸結于曾經,卻從不愿意改變和爭取。
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只會讓人感覺到痛苦,無論是朋友還是愛人。
人如果不想苦一輩子,那總免不了要苦一陣子,很多人為了躲避這一陣子的苦,卻吃了一輩子的苦。
原生的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沒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汲取能量,為未來的翻身積攢籌碼。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條路也許難走,但只要比昨天好一點,比上個月,比上一年好一點,日積月累,你就能在荊棘中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你要記住: 活魚會逆流而上,死魚才會隨波逐流。 只有抓住機會的人才能直上青云,所謂幸運,也只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頭上; 這世界很公平,永遠只會給那些,愿意努力的人讓路。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愿意一直和窮親友們保持親密的關系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