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1月10日3版
二十載“藍洽會”:“留住”海外人才3000位
第20屆“藍洽會”共吸引20多個國家的150余名海外人才攜項目參會洽談,達成86個合作意向
11月9日,第20屆“藍洽會”暨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西海岸新區開幕。盡管有疫情防控的背景,但這一辦了20屆的招才盛會表現得還是那么“超燃”。該活動不僅成為青島集聚海內外人才智力和技術交流合作的重要資源平臺,更成為海內外人才透視青島經濟社會發展、了解青島人才項目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第20屆“藍洽會”暨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幕。于滈 攝
“高精尖”重點項目現場簽約落戶
11月8日,在2020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開幕式上,青島連續第九次上榜,成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11月9日,“藍洽會”的舉辦,讓青島再一次攜帶“主角光環”,吸引了無數海外高端留學人才的目光。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腳步多少受到了一些限制,線下面對面的產學研對接困難重重。但本屆“藍洽會”仍然不負眾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美、德、法、英等20多個國家的150余名海外人才攜項目參加了本屆“藍洽會”的洽談活動。其中,博士學歷及以上的人才占比超過85%,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十余個高精尖緊缺專業領域。活動同步進行全球直播,點擊量累計突破700萬人次。
——活動期間,達成對接意向項目86個。其中,合作類49個、人才引進類12個、投資類25個。英國劍橋大學劉文博士的“面向精密鑄造工業級超高精度3D打印機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曹小寶博士的“高通量單細胞成像儀產業化”項目、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馬偉偉博士的“通用型γδ-T細胞治療實體腫瘤”項目、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林志偉博士的“新型磁性材料三維測量及器件設計”項目、日本廣島大學駱洪亮博士的“超高速LAS激光診斷技術在航空發動機超高壓湍流噴霧燃燒中的開發與應用”項目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現代海洋、健康醫養、工業互聯網等前沿產業領域的“高精尖”重點項目實現現場簽約落戶。
■第20屆“藍洽會”上,舉行重點引智成果引才項目簽約儀式。于滈 攝
“今天真是驚喜不斷。”啟迪之星(北京)創業孵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基地負責人劉立新笑著告訴記者,“這次我跟同事對接了兩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業項目,還有幾個醫養健康類的留學人才,談得都很投機,計劃接下來要進行實地探訪和更深層次的合作對接。”
“科研人員作為技術供給方,往往沒有多余的精力與技術需求方的企業進行具體的產業化對接,因此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專業人才的作用舉足輕重。”第三次參加“藍洽會”的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所研究員崔球說,“藍洽會”平臺很好地實現了這種精準、高效的產學研對接,依托該平臺,他已經有兩個科研項目與青島瑯琊臺集團達成合作。“不止于此,我們研究所還有六七個科研項目也正在陸續推進產業化中。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實現產業化應用,產生商業價值,是一件非常鼓舞和讓人興奮的事。”崔球說。
開幕式上同時舉辦的“藍創微云”生態圈啟動儀式受到了眾多參會人才的關注。通過集成包括法務咨詢、投融資、人力資源服務在內的20余家“圈成員”單位的“藍創微云”,將為“藍洽會”、留創大賽等擬落地青島的人才項目提供落地創業、技術合作、風投融資等多維度、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
“為克服當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本次‘藍洽會’我們通過搭建‘云平臺’、延長‘服務鏈’、構建‘生態圈’的方式,突出重點抓對接,促進項目早落地,圍繞海外人才報名的重點優質項目,加大線上對接力度,及時協調我市有關部門和各行業優質資源,及時解決項目對接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加快項目落地的速度,確保引進來的項目能夠簽得了約、落得了地。”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傳華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青島不斷創新“藍洽會”項目—人才對接模式,不斷豐富“藍洽會”平臺的服務內涵,借助“藍創微云”等服務載體,通過引入項目—人才精準洽談、產業資本論壇等方式,構建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線上線下服務同心圓,使人才、科技項目供需雙方實現線上即時對接,線下順暢落地,實現服務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青島藍洽會”服務品牌。
近30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留青創新創業
作為有特色、高層次、國際化、影響大的集聚海外高端人才的活動品牌,“藍洽會”生于青島、成長于青島,經過20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實踐,已經成為我國北方地區國際人才和技術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動品牌。20年來,“藍洽會”累計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超過1.5萬個,吸引超過100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報名,成功留青創新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近3000名。
這些人才以先進的理念、全新的商業思維,積極投身創新創業的大潮,創辦高科技企業500余家,涌現出尹學軍、張大剛、馬書根等一大批優秀創業者,成為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早年留學英國的張弛說:“‘藍洽會’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讓我的項目在青島扎根落地,圓了我的回國創業夢,能夠把個人理想、追求與國家發展、民族富強緊密結合在一起,這讓人生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人才項目網上洽談。于滈 攝
據了解,通過“藍洽會”引進的海外人才,又以團隊帶入、直接合作、推薦來青等多種形式,間接引進上千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并助推一大批處于國內乃至國際領先地位的先進技術、高端項目落戶青島,有效豐富了青島的創新人才供給。
參加本屆“藍洽會”的嘉賓對通過這一盛會加強人才和項目交流合作寄予了更多期待。
美國山東商會會長、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山東同鄉會會長張凌云說:“青島作為一座擁有開放氣質的城市,可以通過‘藍洽會’等平臺充分凝聚海外僑胞的經濟、人脈、智力要素,引進先進技術和高水平產業,揚長避短,久久為功,團結廣大海外華僑共同實現中國夢。”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和人間環境研究科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梶井克純則期待能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與青島優秀的年輕人一起開發研究。“希望借助‘藍洽會’這樣的平臺,與青島的高校、科研機構及政府部門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更具深度的合作,共同促進青島的高質量發展。”梶井克純說。
邀請參會的高層次人才、引才機構負責人參加專家建言會,是每年“藍洽會”的保留項目。“今年我們在專家建言會的基礎上,創新舉辦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峰論壇,通過‘云會議’手段,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一步擴大了活動規模。”劉傳華說,“海外高層次人才擁有寬闊的國際視野、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廣泛的海外人際關系,是溝通國內企業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梁,是推動青島走向國際化的寶貴財富。”
“藍洽會”是青島凸顯強大人才吸引力的試金石之一。本屆“藍洽會”開幕式上,青島還啟動了“萬名海歸精英聚青行動”,面向全球發布了來自本市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等13個產業和“國際客廳”的3651個急需緊缺人才需求,邀請廣大優秀海歸人才來青創新創業。相信,隨著青島后續高端招才聚才行動的加密,這座青春之島、創業城市的故事將會更加精彩。(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