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10日青島日報02版
一份檢驗報告“遲到”9個月,追責!
市紀委監委除“害群之馬”抓整改落實,為企業發展“護航”
“一份特種設備檢驗報告,我們足足等了9個月!”近日,“為企業護航—紀委監委在行動”工作專班走訪位于膠州的青島三弘精密器械有限公司時,企業負責人說起了自己的“窩心事”。
去年6月,三弘精密器械公司向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下屬事業單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市特檢院)提交了特種設備檢驗申請,經現場檢驗并整改,6月底檢驗合格,但市特檢院卻一直未能為其出具檢驗報告。“其間,我們多次催辦,但都沒有下文,一直等到今年3月才拿到該檢驗報告。這中間的9個月,我們真是望眼欲穿、有苦難言。”
了解到企業反映的情況后,市紀委監委“護航行動”工作專班立即對該問題進行核查,發現市特檢院兩名工作人員在對該企業特種設備進行檢驗時,違反現場檢驗工作規定,未按時編制完成檢驗報告。為規避責任,1名工作人員在核查期間又私自修改企業提供資料的內容,在檢驗檢測報告時間上弄虛作假,存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
隨后,市紀委監委“護航行動”工作專班督促市市場監管局根據相關規定對1名主辦人員予以解除勞務合同,對另外1名協辦人員予以批評教育并責令作出書面檢查。同時,督促市市場監管局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抓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
“在走訪中,不少企業尤其是制造加工類企業都反映我市安全生產領域不同程度存在執法標準不一、檢查內容不透明、第三方中介機構管理亟待規范、安全生產培訓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市紀委監委“護航行動”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了解到企業反映的情況后,專班與市應急局多次對接協調,督促市應急局組織全系統改進執法和服務工作。“目前,市應急局下發了《“護航企業”改進執法和服務工作方案》,統一執法標準、規范中介管理,并開展‘一次執法一堂課’、暢通信息渠道,讓企業安心舒心。”
目前,全市已統一安全監管執法標準和隱患整改標準,并明確“免罰清單”,對21項安全生產輕微違法行為,首次被發現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不予行政處罰。“‘免罰清單’實施以來,全市有500余家企業免于處罰,免罰金額達800余萬元。”市應急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不僅如此,為規范中介機構管理,全市要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嚴格執行“五個不得”,監管執法人員做到“八個嚴禁”。此外,市應急局還在全市74家企業執法檢查過程中開設普法實踐課堂,在青島高新區、海信集團、雙星集團等企業舉辦了3次座談交流與培訓活動,培訓人員達1000余人次。同時開辟“互聯網+安全培訓”,組織監管領域企業參加線上培訓模擬考試,截至目前,已完成30萬人線上培訓考試。
聚焦企業感受,以點帶面推動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執法服務工作水平的同時,更要堅持對行業部門的“吃拿卡要”問題精準打擊,讓“末梢梗阻”無處遁形。
“我們搭建起市、區(市)專班上下聯動機制,聚焦重點行業部門精準發力,尤其是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吃拿卡要’、以權謀私、故意刁難、拖延推諉等問題的查處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紀委監委“護航行動”工作專班工作人員表示,全市已對19家重點行業、部門的3500余家企業實地走訪,點對點推送“護航行動”舉報方式。根據企業舉報,查處多起基層執法人員“吃拿卡要”的違規違紀行為,并公開通報曝光。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聚焦重點行業,延伸監督觸角,主動出擊,通過‘逆茬刮鱗’‘順藤摸瓜’,精準打擊損害營商環境問題,讓企業‘有苦說得出、有怨能夠訴、敢怒更敢言’。”市紀委監委“護航行動”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