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青島迎來降雪天,部分市民路遇灑水車,懷疑是灑水車上路“灑水”,并將視頻片段發在網絡上。一些不明內情的網友留言吐槽,“下雪天‘灑水’會造成路面結冰”,批評相關部門的做法不妥。
嶗山區城市管理局了解該情況后迅速辟謠,在多個平臺發布標題為“下雪天灑水車上路灑水?我承認是我孤陋寡聞了”的視頻向公眾科普:灑水車中配制的是濃度為18%的融雪劑水溶液,噴灑到雪地里可有效緩解車行道積雪結冰。看到視頻后,網友恍然大悟,紛紛表示“學到了”,還有網友積極在評論區為相關部門的除雪工作點贊。至此,一場“雪天灑水”的誤會解開。
事實上,這不是灑水車作業第一次被誤解。灑水車雨天或雪天作業是各地的通行做法,但由于對灑水車的功能了解不全面,許多地方的市民都曾對此提出質疑。除此之外,類似樹木修剪過度、市政工程施工進度緩慢等社會公共事務遭群眾質疑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雪天灑水”被誤解給公眾提了個醒。隔行如隔山,很多行業領域的問題不能憑生活經驗去想當然,更不能人云亦云地吐槽起哄,正所謂流言止于智者。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體現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身邊的社會公共事務,對政府公共服務積極發聲,提出自己的觀點,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一個正常的公共服務事項屢遭誤解,也折射出有關部門與公眾之間缺乏及時、充分的互動溝通。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政務服務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的滿意度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這要求所有部門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圍繞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所以,當“雪天灑水”屢遭誤解時,有關部門除了及時解除誤會,還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與群眾溝通交流,獲得群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