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以來,即墨區把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制定并嚴格落實“四下基層”工作方案和工作清單,著力推動主題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理論宣講下基層,傳遞黨的“好聲音”。組建特色宣講團隊,分眾化宣講提升針對性。整合1093人的骨干宣講力量,建立黨組織書記宣講團、紅色宣講團、巾幗宣講團等9支特色宣講團隊。通過定制各類宣講菜單,打造“配餐式”和“點餐式”相結合的宣講模式,深入學校、村莊、村莊、企業等開展分眾化宣講活動,滿足黨員干部群眾自主化、差異化宣講需要。通過領導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深入講、黨員先進廣泛講,目前已累計開展各類宣講500余場次,培育出“勵志哥”張淑寶等一批宣講典型。環秀街道景程村王家莊網格獲評省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基地,區供電公司獲評省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構建立體宣講陣地,多渠道傳播擴大覆蓋面。借助區廣播電臺、“知即墨”手機客戶端、即墨發布微信公眾號、鎮村“村村響”廣播和公共顯示屏等宣傳載體,形成了“聲、屏、網、端、微”同頻共振、協同發聲的宣講體系,營造出一次宣講,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傳播的良好局面,讓理論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造“即宣即講”品牌,接地氣宣講增強感染力。持續做優做強“即宣即講”宣講品牌,累計播出“即宣即講”56期,每期平均受眾30萬人左右。拓展“即宣即講”宣講品牌內涵,打造了“她聲嘹亮”“即檢睿預”等子宣講品牌。堅持把理論“融入”典型事跡、生活實踐,創作“墨小牛”動畫形象,推出柳腔《家風》、快板《網格中的新力量》等精品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講工作,有力提升了宣講實效。
調查研究下基層,問計于民“尋良策”。堅持精準選題,聚焦黨中央明確的12個方面調研內容和省委、市委確定的調研重點,結合即墨實際,確定18個方面調研重點,全區領導干部確定調研課題894個。加強對正反案例選題把關,領導班子確定正反典型案例各100個。堅持一線調研。區級領導帶頭建立調研情況直報聯系點,全區領導干部開展開展專題調研1600余次、蹲點調研858次、體驗式調研753次,調研發現問題1669條,收集整理有關建議2022條。在針對營流路改造片區5個社區、1420戶居民充分走訪調研的基層上,僅用不到2個月時間,就解決了錯綜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順利完成了一期征求意見和簽約工作,實現居民、網點、企業“三個100%”簽約,無上訪戶、釘子戶、突破政策戶“三個零”發生。堅持抓好轉化。及時組織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暨典型案例剖析會,建立調研轉化清單、創新措施清單,加快調研成果轉化,新制定、修訂相關規章制度110余項。
信訪接待下基層,化解矛盾“促和諧”。發起信訪積案“殲滅戰”。扎實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活動,每個工作日安排1-2位區級領導到區信訪局公開接訪,區級領導干部帶案下訪,包案化解信訪積案333件。組織部門、單位領導干部接訪899人次,接訪3757人,化解積案546個,推動信訪積案“案結事了”。打好隱患摸排“主動仗”。結合領導干部蹲點調研,在職黨員社區“雙報到”和鎮村干部、黨員“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活動,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動態化排查和處置矛盾糾紛,有效把握了信訪工作主動權,信訪工作躍居全市前三名。掀起重點問題“攻堅戰”。有側重地研究解決信訪和下訪中所了解的共性問題,預防群體性群訪事件發生。其中,針對部分城區住宅小區無物業管理、房屋產權確權頒證歷史遺留問題等,結合檢視整改工作,納入專項整治,確保有效解決。針對群眾關心的保交樓問題,區委主要領導主持召開“保交樓、穩民生”專題會議,實行區級領導牽頭包聯在建地產項目,強化動態監管,協調解決施工難題,采取“一樓一測”防范風險。
現場辦公下基層,打通堵點“解難題”。建立完善常態化的下基層辦公機制,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在區領導層面,建立包聯鎮街、功能區和重點項目工作機制,現場幫助企業和項目解決困難。通過一線聽取企業和項目建設方意見,在全區推出“35條”創新措施,推出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拿地即開工”等項目服務機制,在全省首推工業廠房“竣工即投產”改革,19個項目已享受“竣工即投產”服務,6個項目已通過“預驗收”。通過現場調度,推動48項民生項目全部完工,新確定的2024年度70個省市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在區直部門層面,開展“聯企助企部門行”活動,確定66個部門聯系261家重點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100多項。組織“局長進大廳”活動,組織31個單位負責人現場解決問題160余項。全面深化“街道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幫助群眾解決問題2321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責任編輯: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