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工項目同比增長26.7% “新基建”全面鋪開
投資青島:資本投下最有說服力一票
面對疫情大考,青島經濟保持了穩健的“底色”,而衡量城市發展活力與后勁的重要指標——投資,更是回升態勢明顯。
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比1-5月份提升3.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特別是6月份,全市投資建設進度和新項目開工速度顯著提升,6月當月新開工項目超過500個,月度投資規模近1000億元,創近三年新高。
這一成績的取得難能可貴。它得益于去年以來這座城市對戰略機遇的敏銳把握,得益于發展“路數”“打法”的全面創新。正是提前的謀劃、超前的布局,讓“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這一共識,成為青島應對疫情沖擊最好的“金字招牌”。五湖四海的企業家紛至沓來,走近青島、牽手青島,成為青島“合伙人”,人們用資本為青島投下了最為關鍵、也最具說服力的一票。
大項目快速集聚
青島投資的增長,最直觀地體現為大項目、特別是產業項目的量質齊升。上半年,全市在建項目4816個,同比增加1377個,增長40%。其中,新開工項目1553個,同比增加327個,增長26.7%。
推動城市全面發展的15個攻勢成為聚合高端項目、驅動投資增長的主陣地。上半年,海洋攻勢投資同比增長18.4%;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投資增長75.9%;鄉村振興攻勢投資增長25.8%;突破平度萊西攻勢投資增長36.2%;壯大民營經濟攻勢投資增長12.2%……
5月16日,山東省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青島將分會場設在了海爾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一期)智家定制超前研發中心項目現場,這一項目總投資19.2億元,建成后預計年產值106億元。
海爾的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準確地傳遞著青島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的姿態。這次集中開工,青島參與項目58個,清一色是新動能項目。而細數上半年落地青島的大項目,不乏高端裝備和高端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類、現代服務業、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及生物醫藥、文化創意、創新孵化,項目品類可謂“新”意十足。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上半年這些項目的“開場白”,其實已經傳遞著青島產業升級的強勁趨勢。
追逐“新基建”風口
翻看上半年我市投資“成績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成績格外亮眼。
基礎設施投資自5月份轉正后快速提升,增長14.2%,比一季度提升18.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在建項目942個,同比增加455個。地鐵1號線、8號線、4號線、6號線建設項目進展順利,8個普通國省道大中修項目于7月底全部建成通車,青新高速郭莊收費站改擴建工程完工通車,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A匝道進入主體施工,青島港前灣港區迪拜環球碼頭二期工程竣工投產,青島董家口港區LNG接收站完成項目立項。
除了地鐵、公路、碼頭這些基礎設施的“老面孔”,上半年基礎投資的增長,更來自于青島以“站在未來看今天”的戰略思維對“新基建”的超前、快速布局。早在去年6月,青島就提出抓住新興產業投資機遇,加快發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并梳理出了3萬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分批次向全球發布。
今年1月13日發布了首批144個、總投資3521億元的項目,其中20個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達632億元,涵蓋了5G通信基站、大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作為首批5G試點城市,目前青島已經建成5G基站數量占山東省的三分之二。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5G智能電網實驗網,近期也在青島完工。以中車四方股份為龍頭,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初步形成了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上半年,示范區簽約引進重點項目17個,同比增長54.5%,計劃總投資174.5億元,同比增長72.3%。
投資的增長,直觀地傳遞著這座城市化危為機、危中尋機的能力,從中更可以看出業界看好青島發展的信心——“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疫情沖擊之下,上半年的這一組組投資數據,其實已經讓人們看到,一個更精彩、更有活力、更富競爭力的青島正在堅實地走來。(青報全媒體記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