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0日訊 霜降過后,芹菜迎來了收獲的時節。提起芹菜,“馬家溝”是個熱搜詞。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之一,馬家溝芹菜以葉莖嫩黃、梗直空心、清香酥脆等特點聞名遐邇。它不僅有著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還曾有上過天下過海的輝煌歷程。日前,記者來到平度市李園街道馬家溝村實地探訪,講述一顆小小的芹菜如何身價倍增,帶著菜農們奔上了致富快速路的故事。
芹菜喜獲豐收 價格較往年翻番
今年45歲的馬培偉家住平度市李園街道馬家溝村,從祖輩開始種植芹菜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近段時間,馬培偉比較忙,17畝芹菜地陸續開始收獲。“早上五點半開始,先去園子里安排收割,再拉著捆好的芹菜到店里分揀包裝。”常年與他合作的采購商明白,霜降過后的芹菜更加可口,這小半個月以來,馬培偉是店鋪、園子兩處跑。“上海的客戶剛定了三千盒,這一個周有的忙了。”
“如果是生吃,芹心最好,我們這里叫它玻璃脆。”店鋪前,正在打包裝盒的馬培偉迎來了濟南的采購商,第一次接觸,馬培偉仔細的向他介紹芹菜各部位的食用方法,并將印制的“芹菜食用說明”遞給了采購商。“三梗炒著吃,二梗涼拌味道不錯,芹心直接生吃就行。”馬培偉剔出一段芹心輕輕一掰,“啪”的一聲碎成兩半。“口里滿滿的芹菜香味,吃起來沒渣,不錯!”采購商連連點贊。
據馬培偉介紹,霜降時節過后一直到小雪來臨之前,是馬家溝芹菜最佳的收獲時間,經過霜打的芹菜葉莖嫩黃,相比于尋常芹菜的筋多難咬,馬家溝芹菜清香酥脆不掉渣,還帶有一點點微甜。
“連續三四年沒有今年這么個好價格了,后期我打算再窖藏二十萬斤,年底或許能賣個好價錢。”馬培偉說,相比于往年每斤1.1元的收購價,今年毛菜批發價格在每斤2元左右。如果到年底每斤漲價0.5元的話,窖藏的二十萬斤芹菜大約能增收十萬元。
嚴把質量關卡 芹菜分級價高不愁賣
在青島馬家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芹菜產業示范園里,露天的芹菜地一片蔥郁。今年雨水充足,芹菜長勢喜人。秋風吹過,沁香滿園。園區的工人們有說有笑,絲毫也沒有耽誤手里的營生。只見小鏟子麻利得深入土中輕輕一揮,一整株芹菜破土而出。摘掉外梗及部分泛黃的葉子后,工人們將毛菜成捆套袋打包。
另一邊,負責人孫啟平和解說員蘇靜靜忙著抖音直播。“剛剛申請注冊的號,還不大會搗鼓,先讓網友們看看這芹菜豐收的景象。”孫啟平告訴記者,基地的芹菜主要面向北上廣深的大超市,在種植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綠色食品農業標準,堅持施用有機肥和物理控蟲,同時給芹菜滴灌益生菌。整個種植過程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保證了芹菜的綠色無污染。芹菜基地堅持走高端路線,不與菜農們爭搶市場。讓菜農們在地標農品帶來附加值的同時,享受品牌化發展帶來的紅利。
“基地規模化種植,相比于市場上的芹菜,株高略低,產量也控制在每畝八九千斤。這樣,種植出的芹菜品質基本一樣,營養成分高,更易被人體吸收。”孫啟平介紹道,芹菜產業園內現有平馬一號,航馬一號,航馬二號,粉芹,白芹五個芹菜品種。芹菜在預售前一般先要做好分級,劈掉外梗的毛菜直接可以走市場批發;劈掉二梗的可以裝普通禮盒進商超;剩下的芹心就是芹菜中的貴族了,也就是常說的玻璃脆。芹菜基地一般三十斤芹菜中提選出一斤高端芹心,市場價格在每斤200元左右。
線上線下發力 芹菜銷售走向全國
孫啟平說,當地獨特的土壤、水質和自然環境條件使得馬家溝芹菜營養豐富,口味獨特。收獲后的芹菜,再經過20天左右的窖藏,其營養回流,質感更加清脆,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馬家溝芹菜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及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它的根、莖、葉均可食用,有熗、炒、炸、拌、煎、蒸等各種吃法,也可用來做餃子、包子、丸子、餅子等面食。
孫啟平告訴記者,隨著馬家溝芹菜的品牌化推廣,銷售方式也變得多元化。為了讓更多人吃到美味的芹菜,公司已經開通了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網絡銷售平臺。來自全國各地的線上顧客都熟知馬家溝芹菜的品牌,每年僅網絡銷售額就高達200萬元。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近年來,李園街道以“農創+品牌”為主攻方向,著力推進馬家溝芹菜農創體建設,充分發揮好馬家溝芹菜作為首個葉類蔬菜地標產品、首座芹菜博物館、首個農產品區域專營代理品牌、首批航天育種芹菜和首批深潛育種芹菜五大“金字招牌”的示范帶動效應,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與此同時,街道拿出專項資金,用于扶持貧困戶創業創新,號召龍頭企業對貧困戶進行定向幫扶,依托馬家溝芹菜能夠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產業優勢,鼓勵貧困戶種植和發展芹菜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實現脫貧致富。截至目前,馬家溝芹菜的種植面積達到2萬多畝,每畝收入2萬元,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蘭昌云 王德彬 馬丙政 通訊員 袁一力)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