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年味漸濃。過年做花餑餑、吃花餑餑是膠東地區的民俗,近年來,青島早報曾多次報道過的非遺項目萊西花餑餑不斷被央視多個欄目關注。1月20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又以《花餑餑制作忙 龍年元素受歡迎》為題,報道了萊西的花餑餑。1月21日,記者采訪了解到,臨近春節,遲金艷等萊西花餑餑非遺傳承人已經開啟“忙年”模式,每天純手工制作五六千個花餑餑還是供不應求,其中帶有龍年元素的花餑餑備受消費者青睞。

央視再次報道萊西花餑餑。央視截圖
花餑餑制作需12道工序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寓意美好的花餑餑把年味揉進了面里、做在了造型里。在位于萊西市的青島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里,面點師先將手中的面團反復揉搓,再用果蔬汁調色,最后再揉捏成型,只見花餑餑披上“紅衣”,瞬間一只可愛的“醒獅龍”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記者眼前。“你看這個‘醒獅龍’,它肚子里還有元寶,寓意招財進寶。今年是龍年,愿我們龍的傳人在龍年飛黃騰達。”公司總經理、萊西市花餑餑非遺傳承人遲金艷說。遲金艷告訴記者,臨近春節,花餑餑每天制作五六千個都不夠賣。

遲金艷展示“醒獅龍”花餑餑。
“元旦過后,央視多個欄目就開始尋找傳統年味兒,萊西花餑餑這次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又播出了。”遲金艷介紹,在膠東地區最具年味的民俗就是蒸上幾鍋大饅頭。在中國文化中,龍被視為祥瑞的象征, 今年正好是龍年,帶有龍元素的花餑餑備受消費者青睞。此次《朝聞天下》欄目以《花餑餑制作忙 龍年元素受歡迎》為題,對萊西面塑制作技藝——萊西花餑餑的制作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引起全國不少觀眾的關注。
“這些花餑餑看上去制作簡單,實際上從選料、磨面、制作引子、醒發、著色一共要經歷12道工序,哪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遲金艷說,要想把花餑餑做成大產業,必須健康化、規模化、標準化。因此,她注冊成立了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并聘請專家研究改進配方,采用上等面粉再配以山雞蛋、蜂蜜等原料制成的花餑餑,讓人咬一口就忘不掉。
面塑文化傳承300多年
“春塑鳳凰戲牡丹,夏塑蜻蜓沾荷蓮,秋塑蝴蝶戀菊花,冬塑喜鵲報平安。”遲金艷憑借一雙巧手,將有300多年歷史的萊西花餑餑制作技藝傳承下來并發揚光大。為迎接龍年新春,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的面點師們做出了許多龍年元素的花餑餑。遲金艷介紹,萊西花餑餑除了結合傳統節日進行創意造型,平時也會注重增添一些時尚元素,比如一款可以“以假亂真”的蘋果造型花餑餑,“好多朋友看到后會說,‘給我削個蘋果吃’。”還有用花餑餑做成的玫瑰花籃,更是深受年輕人喜愛。
作為膠東地區節慶必不可少的民俗食品,花餑餑一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老虎祝愿孩子虎虎生威,壽桃寓意老人長命百歲,今年的大龍花餑餑寓意龍騰四海、飛黃騰達……逢年過節的時候去親戚朋友家送上幾個,表達美好的問候和祝福。在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里的展架上擺放著上百種造型的花餑餑,“萊西人習慣在不同的節慶日子使用不同造型和寓意的花餑餑來祈福,討個好彩頭。”遲金艷指著造型各異的花餑餑向記者介紹。
“花餑餑好看,更好吃!” 遲金艷笑著告訴記者,能歷經數百年傳承,花餑餑依靠的不僅是精美的造型,還有其獨特的口感。為達到最佳口感,花餑餑制作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嚴格把控,“老面”引子發酵、人工捏造型和面花、大鐵鍋蒸制……步步有講究、處處是規矩。遲金艷向記者講述花餑餑好吃的“門道”,“顏色的調配更是一門學問,面團中綠色的是菠菜汁染成,紅色的是火龍果汁,橙色的是胡蘿卜汁……用不同水果、蔬菜汁為花餑餑著色,既美觀又營養。”
“醒獅龍”花餑餑成國潮年貨
這些年,除了像遲金艷這樣的非遺傳承人,在萊西市還有一批年輕的“巧姑娘”,她們把靈感與熱愛做成餡,將傳承與創新揉成面,制作出各種造型的花餑餑。推出的幾款花餑餑中,“醒獅龍”成為國潮年貨的新選擇,萊西花餑餑不僅可以全國各地發快遞,而且還遠銷到了海外。

不同造型、寓意美好的萊西花餑餑。
“除了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日要做,升學、結婚、生子、就業、喬遷、蓋房……也要做上一大堆,把代表祝福和吉祥的大餑餑湊在一起,親朋好友齊聚一堂,舉行各種儀式,熱鬧極了。”遲金艷介紹,萊西民間制作的每一個花餑餑都堪稱藝術品:“虎虎生威”“鴛鴦戲水”“龍鳳呈祥”“吉祥如意”……每一個花餑餑都有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
在生產、銷售花餑餑的同時,遲金艷還建了一座花餑餑博物館。博物館占地1000余平方米,陳列著數百件精品面塑、制作花餑餑的相關器具及歷史文化介紹內容。遲金艷希望通過這個博物館,把萊西花餑餑的故事傳播得更遠。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袁超)
/ 記者觀察 /
念念不忘的花餑餑 寄托了濃濃的鄉愁
臘八一過,年味更濃。年味里飄蕩的是糧食的香氣和制作過程中的滿足感、幸福感,這香氣將年的滋味也裝進了人們的心里……采訪中,陸續有市民前來購買萊西花餑餑。“我現在生活在南方,總覺得米飯沒有家鄉的花餑餑可口,每次回萊西第一件事就是買花餑餑。”正在選購花餑餑的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對花餑餑“念念不忘”,并不是鐘情于它“非遺”的光環,而是傳統民俗文化寄托了濃濃的鄉愁,訴說著自己對家鄉無盡的牽掛。
在膠東地區,不管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還是各種盛會,花餑餑都牢牢占據“C位”。萊西花餑餑與百姓的衣食住行、民間信仰、審美情趣相融合,逐漸成為民俗風情獨特的表現方式,更成為萊西市鄉村特色品牌。萊西花餑餑蘊含膠東風物之美,揉入淳樸民風民俗,體現了中華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如今的萊西花餑餑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還出口到國外,實現了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完美結合,讓全世界都感受到膠東人民的熱情和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