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增量崛起,產業生態不斷完善
即墨:產業進階,培優新質生產力

■在奇瑞青島超級工廠總裝車間,智能機器人在安裝汽車輪胎。

■三菱重工海爾(青島)空調機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

■青島即發盛寶紡織有限公司工人在數字化紡紗智能生產線上生產高端纖維。
產業是經濟之本,是生產力變革的具體表現形式。
2023年,即墨區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圍繞六大主導產業,聚力發展15條重點產業鏈,加快構建以海洋經濟為特色、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配套的鏈群化、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綠色新興產業聚企成鏈、集鏈成群,傳統產業加速提質升級,新興產業持續茁壯成長,獲評首批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新引領型綜合性區域試點。

■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盤點出口到海外市場的非晶帶材產品。
提質升級,傳統產業煥新機
染色不用一滴水,不用化學助劑、無污水排放、二氧化碳可回收再利用……即發集團牽頭的“超臨界CO_2無水染色產業化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年產能可達1000噸。
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搶抓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機遇,將原有的輕卡產線進行改造,迅速擴大燃氣重卡產能,日產能可達500輛,2023年前三季度燃氣重卡銷量達3.4萬余輛,同比增長230%,市場份額26.8%,穩居行業第一。
2023年12月28日,“原生超能混動SUV”風云T9在汽車產業新城迎來首車下線,標志著風云全面進入產品落地期,為青島新能源汽車產業高端化躍升賦予新動能。
這是即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三個場景,也是該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動縮影。
即墨區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萬余家,工業占比超過40%,汽車、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占據青島“半壁江山”。2023年,即墨區持續做強汽車支柱產業鏈,推動四大整車項目導入新車型、釋放新產能,奇瑞項目生產整車突破4萬輛,瑤光混動和風云T9新能源車型下線投產,50%銷往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配套零部件產業園一期12個項目投產、二期廠房主體結構完工;一汽解放兩大整車項目產銷兩旺,產值產量增速分別達到44%、42%;一汽-大眾項目創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奧迪A3新車型技改完工啟用;一汽鍛造項目當年落戶、當年開工、當年主體完工,建設周期縮短6個月,汽車產業鏈更加延伸完善。預計2023年汽車產業規上產值突破700億元,整車產量突破38萬輛。
紡織服裝和商貿物流傳統優勢產業地位也持續鞏固。建設紡織服裝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即發集團首條年產1000噸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正式運營;組織55家紡織服裝企業參加國內高端展會,新增訂單800余個;推動服裝市場升級改造特色街區,創建全國優化升級示范市場;紡織服裝入選省2023年度“十強”產業集群。商貿物流產業持續創新業態,直播電商產業園帶動全區直播場次和零售額穩居青島首位,創建省內首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國際陸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增速66%,華駿物流園入選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培育“蟻家人”產業互聯網平臺,落地品智公元項目盤活30萬平方米峴山時尚廣場,帶動即墨200家企業聚鏈產銷。

■在一汽解放總裝車間,工人在安裝汽車內飾。
培大育強,新興產業“插柳成蔭”
如果說傳統產業是制造“家底”,那么新興產業則決定了經濟“增量”。
前不久,位于即墨區的創新奇智科技有限公司與海聯金匯完成了對汽車零部件項目的工業互聯網轉型改造,在海聯金匯廠區內,建立430個數據采集點位和30個人機交互界面,實時采集并上傳生產數據,大到整個廠區5個生產車間及配套設施,小到車間內的每臺設備和每一個生產動作,都可以映射在與真實環境1:1對應的虛擬工廠中。
作為國內“AI+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創新奇智瞄準AI技術的商業價值轉化,聚焦鋼鐵冶金、能源電力、汽車裝備等制造業垂直領域,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提供AI產品及智能化轉型所需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落戶即墨后,創新奇智僅用兩年半時間便成為獨角獸企業。2022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為“AI+制造”第一股。目前,技術研發人員占比56.7%,累計申請AI相關專利634項,90%以上是發明專利。
新興產業代表了前沿科技趨勢,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綠色化低碳化升級的新引擎。對標全省產業重點、立足產業基礎,即墨區研究確定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作為主攻方向,每個產業鏈由區級領導擔任“鏈長”,建立“鏈長”、產業鏈專班、鎮街(功能區)三張責任清單,在投資融資、土地供給、人才支撐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集成式改革創新,加快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搶抓省級在東部沿海布局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兩個千萬千瓦級基地的契機,主動對接引進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海上光伏、海爾儲能以及華潤漁光互補項目,投產后將形成新能源產業隆起帶。
——云路先進材料新上非晶帶材單線產能突破萬噸、為國內唯一,成功申報工信部2023年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項目。
——2023年新增市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項目4個,省市級智能工廠等總數達到105個。
通過“招大引強”,即墨區迅速拉起“新”產業框架。瞄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綠色新興產業,實施龍頭項目招引突破行動,集中資源精準發力,推動產業從無到有、加快成長。

■“即墨造”新一代中型集裝箱船交付。
涵養生態,精耕產業“希望沃土”
產業進階,需要長期性、系統性的培育。精耕產業發展的“希望沃土”,即墨打出系列“組合拳”——
印發《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充分發揮即墨特色優勢,全面落實先行區建設重點任務,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創新力、實體經濟競爭力、內需增長拉動力、城鄉品質吸引力、改革開放驅動力和民生福祉保障力,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印發《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內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升城市發展品質、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示范區、深化改革開放、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共同富裕、建設平安即墨”十大攻堅行動,確保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見實效。
出臺《即墨區工業“倍增計劃”試點企業評選及扶持辦法》,對入選“鏈主”企業“一企一策”精準支持,同步發揮企業懂產業、資源多的優勢,爭取深度參與產業鏈政策制定、招商目錄編制、配套項目招引等工作,成為招商引資的助手、產業鏈發展的“高參”。
著眼破解配套支持難,即墨區建立企業自主創新項目儲備庫,優先保障用地、資金等各類要素,推動500余家企業產品迭代、工藝升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00家、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67%。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是產業發展重要的軟環境之一。即墨區深入開展“強基礎提能力優環境促發展”專項行動,出臺《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人民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瞄準政策環境、服務環境、要素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重點領域,推出35條創新措施,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厚植人才成長土壤。
率先出臺《即墨區企業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第一批備案山東大學、青島農大等10名專家、博士,為加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智力支持。
在全省創新推行工業廠房“竣工即投產”改革,通過整合資源、前置關口、同步審批,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實現項目從竣工到投產快速銜接。目前,即墨區已經為17個工業廠房類項目提供了“竣工即投產”服務。

■風景如畫的即墨經濟開發區。 (本版圖片均來源于“發現即墨之美”全國網絡攝影大賽組委會)
梳理160個市、區兩級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建立聯絡服務機制,定期開展走訪調研,跟蹤服務。開展“聯企助企部門行”活動,推動66個部門聯系261家重點企業,確定1500余個項目,在審批、納統、建設施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王 濤 梁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