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上新”,城市能級蓄勢躍升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回顧與展望“青島之變”
歲序更迭,再啟華章。過去的一年,青島扎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出新步伐,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新的一年,青島將堅決扛起“打頭陣、當先鋒”的責任擔當,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各項任務,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青島新篇章”。
這一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的首席記者們既是觀察者,也是記錄者,他們以媒體工作者的責任擔當捕捉青島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傳播時代聲音,講好青島故事。
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時政全媒體中心首席記者 劉佳旎
今年春節,城陽區夏莊街道上山色峪村村民孫祝功最高興的事,就是村子里通上了自來水。“以前一到冬天管道上凍就打不上水,現在好了,兒女回來過年也不用擔心了。”吃水難問題的解決,歸功于市人大常委會的一次調研和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山色峪片區供水保障情況的建議》,有力推動了有關部門加快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讓原本“緊鄰嶗山水庫卻吃不上水”的村莊,順利實現自來水入戶通水。
拐入金家嶺立交橋通往青大附院嶗山院區的匝道,駛進地下停車場,市民宋濱濱順利把車停穩。“就是這幾百米的路,以前開車要排一個小時的隊,現在幾分鐘就可以停下車進醫院了。‘就診停車難’這個‘老大難’問題終于解決了。”宋濱濱連連贊嘆。多年來,青島海爾路-銀川路交叉路口擁堵嚴重,車輛通行及停車供需矛盾突出。2023年底,金家嶺立交橋地下綜合交通中心正式投入運營,不僅徹底解決了海爾路-銀川路的交通擁堵難題,還提供了1600多個地下停車泊位,為市民就醫和休閑娛樂提供了便利。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過去一年,青島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級各部門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春節前舉行的市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為青島發展建言獻策、暢想未來。談到政府工作報告,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為民情懷”“實干擔當”。“堅持人民至上,厚植為民情懷,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報告沒有虛話套話,我們看到一件件實事落地,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過去一年,一項項重大工程的落地,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辦成,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重慶高架路、遼陽路快速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金家嶺立交橋等重點市政道路工程建成投用;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全面開放,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變成市民休閑健身游玩的好去處,“兩山”綠道人流如織、風景如畫;連續40年實施市辦實事工程,不斷織密縱貫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安全等領域的“民生保障網”,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實抓好,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在青島,“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不斷變為現實。
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
監督互動中心首席記者 于滈
“邱記者,過年好!感謝你們的監督報道,我們小區閑置了10年的地下車庫終于能用了。”大年初一上午,西海岸新區山里小區居民王先生致電拜年,并傳來他們小區地下車庫日前啟用的消息。
山里小區地下車庫因地面滲水、設施老化等問題,一度無法使用,而地面車位捉襟見肘,車輛見縫插針停車,時常阻塞消防通道。近年來,小區居民屢次向物業和有關部門反映此事,物業也曾被更換,但車庫啟用之日一拖再拖。
“《青島日報》相關報道刊發后,車庫啟用工作步入快車道。街道、社區組織居民開會,通過了修繕、啟用車庫的重大事項程序,隨后迅速完成招投標,維修、更換了相關設備,修繕了部分區域的滲水問題。”王先生娓娓道來,“如今B區已有600余個地下車位可供租用,待其他區域修繕后還將新增900余個車位,從根本上破解困擾山里小區多年的停車難題。”
出擊,我們在新聞最前沿;幫辦,我們就在您身邊。過去一年,我與同事們以“邱正”之名,奔波于城鄉,穿梭于巷陌,聚焦百姓辦事難、營商環境、城市治理中的各類“疑難雜癥”,通過一篇篇擲地有聲的報道,推動了眾多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這一年,市南區佛濤路11號的居民們不再為已停工半年的電梯加裝工程感到焦急。此前,由于管道遷移、占路吊裝和規劃設計變更等原因,該工程陷入停滯。《加裝電梯半途而廢待破解》報道刊發后,電梯安裝企業與相關部門積極對接新施工方案的審批和公示工作,攻克吊裝難題,于2023年底前將電梯安裝到位。
這一年,城陽區雙埠馨家苑的居民們不再為家門口屢關不停的“散亂污”攪拌站而犯難。此前,該攪拌站產生的粉塵、噪聲、污水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相關部門多次執法,但攪拌站仍頂風生產。《“散亂污”攪拌站這么難治?》報道刊發后,市、區、街道三級聯動,多部門協同配合,短短兩天便徹底消除了這一困擾居民多年的“痛點”。
這一年,市北區蚌埠路社區、嶗山區康城社區的千余名老人不再為就餐發愁。《養老服務站如何更方便?》報道刊發后,蚌埠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延長服務時間,開放就餐區域,讓老人們能在室內從容就餐;康城社區養老服務站擴大了上門服務范圍,滿足了獨居老人、70歲以上老人的送餐需求。
這一年,膠州市大沽河工業園的企業盼來了園區道路排水治理工程的啟動。此前,大沽河工業園每逢大雨必成“澤國”,企業叫苦不迭。《老舊工業園“路”在何方》報道刊發后,園區內多條道路動工,待道路翻建完工后,園區排水不暢和道路坑洼問題將迎刃而解。
犯其至難,圖其至遠。《青島日報》從2019年起開展常態化監督報道,如今已走過了5個年頭。我們秉承找準病根、標本兼治,制度創新、持續推動的治理邏輯,堅持準確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相關區市、部門面對報道的問題也勇于擔當、積極整改,讓“老大難”問題有了破解之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面向明天,“邱正”更感重任在肩,將繼續為阻礙城市發展的頑瘴痼疾開出良方,通過輿論監督守望這座城。
這座城,帶給我們更多想象
區域全媒體中心首席記者 余瑞新
如果要繪制一份春節島城人氣熱力圖,那歷史城區無疑是最熱板塊之一。
縱觀這個春節假期,人潮不再只是聚集在棧橋等沿海一線,而是沿著中山路一路向北涌進更深處的里院,重現千禧年人海盛景狀態的老城正在火熱歸來。
城市有序生長,“更新”是繞不開的話題。西部老城是青島發展的原點,是這座城市的根和魂。于她而言,更新是發展,更是傳承。回望2023年,歷史城區這塊土地灼熱新生,文旅商、航運、貿易、金融在此激烈碰撞,它們聚合、鏈接、延展、裂變,老城拔節起勢。
老城復興是憧憬,也是挑戰。在去年相關話題的采訪中,我接觸過不少老城復興的參與者,他們有心系老城發展的專家學者,有看好老城的投資者、項目操盤手,也有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不管是誰,在與其對話中,都能感受到他們對于老城匯聚新生力量透露出的“焦慮感”——如何破解“冬冷夏熱”的魔咒,把“流量”變“留量”,讓歷史城區永葆活力?在“南上海北天津”格局下,青島郵輪市場如何再突圍?怎么補齊青島“港強航弱”的短板,用好百年大港這一強引擎,激活國際化大都市的新未來?
很多時候,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快干”不等于“盲干”。當意識到問題,抽絲剝繭分析其背后最硬核的邏輯并付諸行動時,便會事半功倍。
過去一年,歷史城區不斷嘗試打破邊界,豐盈場景、“上新”業態,擁抱年輕人。郵輪港區想方設法應對“港多船少”的實際,普及郵輪文化、培育客源市場、加速人才引育,以體系化創新舉措推動郵輪加速重啟。同時,從新質生產力著眼,細化產業路徑,布局膠州灣航運服務引領區,并在港區載體建設之時,以城市為腹地,先行承載郵輪文旅、數字科技、船舶管理、航運金融、航運教培等細分產業,做強港產城融合大文章。
藉此,我們聽到了拔節之聲。在百年里院,它是煙火蒸騰中食客的嬉笑,是音樂派對上悠揚的民謠和勁爆的DJ,是人潮涌動的歡呼和吶喊。而在與其一路之隔的百年大港,海浪拍打著海岸,郵輪遠航的汽笛響徹膠州灣畔,機器聲轟鳴,“未來之城”在歡歌。
這聲音,幻化于形,盡顯老城新姿。歷史城區已引入餐飲美食、精品住宿、文化體驗、創意零售、休閑娛樂等業態,“煙火氣”與“新潮味”交融,成為市民游客打卡“最青島”的熱門地。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啟動區建設從“地下”轉到“地上”,一座高標準規劃的現代化新城初現雛形,沉寂許久的港口再現往日的繁忙與活力。
今年,西部老城又被賦予新的期待,它們被具象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基本完成核心區老建筑保護修繕,實現中山路等8條道路改造完工;實施新興業態招商專項行動,持續提升歷史城區人氣活力;建成郵輪港區航運金融中心、世界之眼等項目……
甲辰春來,華章日新。蹚過歷史的長河,老城再次濃墨重彩。但我們不必遵循線性邏輯,當歷史的、現代的、未來的重疊交織,便投射出無數可能,對于她,我們將有更多想象。
比“浮光躍金”更動人
文旅體全媒體中心首席記者 馬曉婷
盎然春意觀海潮。2024年春節假期,島城重點文旅地標迎來井噴式客流增長。對于文旅人來說,忙碌的日子,是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迎來的一種確定的幸福。這是對過去一年甚至數年全情耕耘最好的饋贈,飽含著對新一年文旅市場的美好期許。
文化旅游業,是城市生命力和流動感最直觀的見證者。2023年,在擴內需、促消費亟待發力的關鍵節點上,2023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在青島舉辦,一場踐行擔當、推動發展的春日之約,推動全省文旅高質量發展乘勢而起。過去一年,青島在全省率先出臺提振文旅消費政策措施,持續提升文旅消費能級。奧帆中心成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金沙灘啤酒城旅游休閑街區、大鮑島文化旅游休閑街區成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CityWalk、“特種兵式旅游”、博物館熱、音樂節、演唱會……旅游業的每一個年度關鍵詞,都能在青島找到精彩的體驗場景。
青島是一座自帶流量的城市,但網紅和流量不是旅游城市的全部。回歸旅游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青島突出重點項目招引落地,推動“文旅+”融入城市產業循環,加快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深耕旅游品質提升三年攻堅行動,提升旅游品質、整治旅游秩序、強化公共服務。過去一年,青島海上旅游取得突破,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新空間、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庭院演藝常態化開展,奧帆中心、唐島灣兩處大型演藝將與觀眾見面。
文旅深度融合,不斷為城市創造著動人場景,而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是豐富旅游體驗,形成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青島將老城保護更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建5A級景區“三位一體”推進,留存了歷史記憶,保留了城市風貌、延續了文脈傳承。錨定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片區的嶗山風景區,亦在深耕“千載人文嶗山”的持續挖掘中,展露“萬般山海風情”。
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2024年是旅游經濟周期內轉段和跨周期躍升的關鍵期。其實,旅游業的“潑天富貴”,往往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隨著國內出游從看山看水轉向領略人間煙火,青島正進一步強化對公眾深層次需求的呼應,向著市民和游客的期許,縱深發力多層次高品質供給,逐步邁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旅游業發展新階段。在數字文旅、數字創意、元宇宙等新賽道上,青島也將重點發力。
生活在海邊,我們有許多凝望大海的時刻。2023年,我在采訪過程中觀看了兩次海上日出。一次是為了全程記錄石老人沙灘上看日出的年輕人,我在海邊的書店從零點時分坐到了清晨。那天的畫面里,有深夜的咖啡和書,有日出時刻溫暖的光暈,更有涌動的海浪和年輕人鮮活的面孔;一次是在日出之旅的游船上,日出自大海深處萌動,遠山的輪廓逐漸清晰。在這兩次“浮光躍金”的動人時刻,喧囂和寂靜之中,涌上心頭的是同一種感受:生命需要聯結。而人與人的聯結,恰是最好的旅行。這種聯結,比“浮光躍金”更動人。新的一年,愿更多五湖四海的朋友能在青島收獲自己的動人時刻,這也將是城市的動人時刻。
“大事件”彰顯“引領力”
科教衛全媒體中心首席記者 李勛祥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所”)古鎮口園區面海而立,園區正門距離海邊只有幾百米。正因如此,這里冬天的氣溫相對市區偏低,風力則偏大。2023年11月17日上午,我在園區正門一邊體驗著冷風“割”臉,一邊見證著海洋所開啟新篇章。
那天,海洋所在古鎮口園區正門舉行喬遷儀式,正式開啟了“搬遷”之旅。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專業海洋研究機構,海洋所的此次“搬遷”,是其70多年發展征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古鎮口園區,由海洋所牽頭,聯合南海所、深海所等其他12家中國科學院院所建設的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不僅將解決制約海洋所發展的空間問題,更是對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的再深化、再部署,能夠更好地推動、引領我國海洋事業發展。
海洋是青島最重要的資源稟賦,藍色是青島最鮮明的城市底色。像海洋所“搬遷”一樣,2023年,在很多個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我國海洋領域的諸多歷史性時刻都在青島誕生——
2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三方共建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在青島揭牌成立。這是全國唯一“海洋十年”國際合作平臺,將有力推動青島以及我國參與“海洋十年”和全球海洋治理;
5月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北部碼頭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標志著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碼頭正式啟用,將為“夢想”號大洋鉆探船提供有力的基地支撐;
11月2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藍海101”號調查船起航執行“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航次。這是“藍海101”號交付使用以來的首個大洋航次,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海洋漁業調查船從近海走向深藍。
……
這些有顯示度、有引領力的海洋大事,共同構成了青島海洋之變的有力注腳。這背后,源于駐青院校耕海探洋、謀海濟國的信念,以及青島海洋發展相關部門的“求變心”。
過去一年,青島組織召開全市海洋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全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區(市)擂臺賽、青島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北京)推介大會、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上海)推介懇談會等一系列活動和會議,大抓海洋、齊抓海洋的氛圍更加濃厚。在跟隨工作人員到北京、上海等城市采訪報道時,我進一步感受到青島經略海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當前,沿海各省市正在搶抓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機遇,把發展的著力點向海洋領域拓展。今年以來,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海南省海洋廳、深圳市海洋發展局、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局等海洋職能部門紛紛成立,經略海洋的氛圍異常濃厚。期待青島鞏固提升海洋這個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持續產生有顯示度、有引領力的“大事件”,在經略海洋上奮力爭先。
青島日報2024年2月18日5版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