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2020年11月6日,河南省永城市“瑪莎拉蒂撞寶馬案”一審宣判,醉酒駕駛瑪莎拉蒂的譚某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無期徒刑。被告人劉某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被告人張某渠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時隔一年多,這一備受關注的案件終于有了結果。然而,即便此刻,當我們重看當初事發時的視頻,仍會感覺觸目驚心,怒火中燒。
1
2019年7月3日晚10點40許,河南永城,空蕩蕩的路口,寶馬車正安靜等綠燈。肇事車瑪莎拉蒂飛速撞來,激起一片煙塵。寶馬車被撞出十米,瞬間起火。周圍百姓飛速跑來,圍堵肇事的瑪莎拉蒂。瑪莎拉蒂發動機依舊轟鳴。從視頻中能聽到目擊群眾的驚呼聲:“起來!小孩兒都起來,離遠點!”“這女的喝多了!

事發的路口。
這一案件,可謂情節惡劣,后果嚴重。根據事后的通報:當日,被告人譚某明、劉某濤、張某渠在永城一烤串店聚餐飲酒,共喝了1瓶紅酒、3瓶清酒、11瓶啤酒。而后,譚某明駕駛豫NE5S55瑪莎拉蒂越野車,拉著劉某濤、張某渠離開,先后逆行、闖紅燈,與8輛車發生刮擦,被人截停三次。只是,這一切都未能阻擋最終的悲劇發生。在譚某明駕車逃逸至一路口時,高速追尾正等待通行信號的豫N0182L寶馬轎車,致使寶馬轎車起火燃燒。就在寶馬車起火的情況下,瑪莎拉蒂仍然要繼續撞開一條路逃逸……寶馬車中的葛某某、賈某某在起火中死亡,王某某損傷程度達重傷一級。同時,譚某明本人重傷二級,劉某濤重傷二級,張某渠輕傷一級。

事發后,瑪莎拉蒂仍要逃逸。
事發后,肇事瑪莎拉蒂的司機譚某明的身份一直被輿論關注。其微博賬號被扒出,從中可見,譚本人容顏俏麗,身材姣好,內容多以炫富為主。豪車、美女、富二代、醉駕……一系列關鍵詞引爆網絡。媒體隨后又曝出,譚父是當地一老板,還牽出非法用地疑云。
2019年8月14日,永城市發布通報稱,譚某明等三人被批準逮捕,涉嫌罪名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庭審現場。
2020年1月16日,“永城瑪莎拉蒂撞寶馬案”公開審理。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譚某明在醉酒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不顧勸阻,繼續駕車沖撞行駛并造成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被告人劉某濤、張某渠明知譚某明醉駕并發生事故仍教唆其逃逸,以致發生更為嚴重的后果,三被告人的行為均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當日庭審中,譚某明當庭認罪,痛哭,并向受害者家屬道歉并下跪,表示對不起父母,向社會道歉。劉某濤表示服從法庭判決,但張某渠不認罪。寶馬車上兩名死者和一名傷者的家屬,均表示不同意調解,要求判處三名被告人死刑。歷經5個多小時庭審后,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2
自今年10月開始,“沉寂”許久的“瑪莎拉蒂撞寶馬案”又有了新動向。
先是,一則名為“河南商丘永城瑪莎拉蒂案主犯譚明明2600萬買回一條命”的消息上了熱搜。10月11日,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工作人員就此向媒體表示,這一傳聞不實。同時,3名受害者的妻子表示,她們從未和被告達成諒解,也未拿到賠償。她們同時表示,已向法院申請將在醫院保外就醫的被告人劉某濤收監。
11月3日,媒體又曝出,寶馬車中死者葛某某的妻子稱,女兒今年上高三,因放不下爸爸,抑郁休學……
一年多來,幾乎每一條事關“瑪莎拉蒂撞寶馬案”的消息,都會引發熱議。而很多熱點新聞,無論是否與“瑪莎拉蒂撞寶馬案”有關,都常常有網友在跟帖中追問:永城瑪莎拉蒂案怎么樣了?
應該看到,網友長期關注這一事件,一方面,是因為肇事瑪莎拉蒂的囂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部分縣級市,各種利益關系相互勾連,網友擔心影響公平正義的實現。
如今,這一案件終于有了定論。
根據法院公布的消息,三名被告人及其近親屬已經賠償了被害方經濟損失,與被害方分別達成和解協議。需要一提的是,雖然這與被害方家屬此前的表態不同,但這是他們的權利所在,況且,他們還有自己的生活需要面對,其他人無須多說什么。
3
如何對三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是本案審判的重點,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根據刑法規定,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可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那么,此次法院是如何做出相關判決的呢?
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方面進行了解釋。此案中,譚某明是犯罪行為的直接實施者,系主犯,依法本應嚴懲,鑒于其駕車時處于醉酒狀態,主觀上不希望、也不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屬于間接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與故意駕車撞人和蓄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譚某明到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且積極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有悔罪表現,可依法酌情從輕處罰。綜合考慮以上情節,參考近年來類似案例裁判情況,決定對譚某明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被告人劉某濤、張某渠系從犯,犯罪情節較輕,積極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有悔罪表現,可依法對其適用緩刑。
關于審判周期較長,當地的解釋是,“因雙方當事人人數較多,訴求不一”“進行了大量的調解工作,加之開庭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但經各方共同努力,當事人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并賠償到位”。
作為輿論場熱詞的“瑪莎拉蒂撞寶馬案”終于塵埃落定,這是對輿論的最好回應。讓犯罪分子受到法律應有的懲治,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好途徑。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應對輿論聚焦的事件上,處理能力已經越來越強,可以在短時間內給出詳盡的調查結果,對打消人們的猜測作用明顯。這顯然值得更多地方學習。在熱點輪換的當下,輿論也許有些“健忘”,但不經意間的一個“回馬槍”就可能引發次生輿情。所以,一查到底,及時公開,依法懲治,永遠都比藏著掖著要好。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