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2日訊 今天進入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廳的人們,大都采取了仰望的姿勢。高約4米的大尺幅中國畫“驚心動魄”占據墻面,大片山水色彩撲天蓋地,迎面奔襲,但覺天高地迥,山河遠闊,鮮衣怒馬,明媚燦然……它們均出自一位已故山東畫家孫博文?!傲芾烊A章”——孫博文藝術展今天在中國美術館開展,這場由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藝術學院、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親自操刀策展,集結了一眾專家學者到場觀摩品評。在這位晚年定居青島的山東已故畫界隱者重新被發現的背后,是人們對于當代中國畫革故鼎新的探索的期待與愿景。
重新認識和發現孫博文的理由
畫展開幕之前,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以策展人身份,與兩位著名美術評論家前輩——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劉曦林等專家學者一遍遍行走展廳,生前隱于野的孫博文無異于畫界的一枚“遺珠”,淋漓多姿的彩墨意境,帶來傳統之外的創造的驚喜,讓他們興奮感評。
范迪安說,新中國以來中國畫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一大批自在傳承中國畫傳統、又致立于創新的藝術家,而他們中有些人的實踐、經歷和成果還不為畫界了解和認識,孫博文的人生和藝術就屬于這一類。
他概括重新認識和發現孫博文的三大理由:“其一,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推動了中國畫家的時代變革,在孫博文的創作中,特別是其晚期的創作中,可以看到時代與藝術家的密切關系;其二,中國畫的藝術一定要在弘揚傳統的基礎上走向當代個人的創新創造,傳統與創新的問題在孫博文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可稱之為中國畫藝術發展的正道;其三,對于20世紀百年來中國畫大變革的趨勢和不同特點,需要有更多藝術的案例來加以豐富,孫博文的藝術將構成對藝術史更加完整的描寫和書寫。
邵大箴則一再驚嘆于畫家對中國畫的色彩創新,他說對中國畫而言有兩種傳統,一種是文人畫的傳統,另一種是文人畫傳統之前的傳統。而特別是文人畫的傳統,總體而言是重墨輕彩的,孫博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的探索,色彩豐厚,敢用純色,敢用鮮明對比的色彩,他的畫顯然吸收了西方藝術的經驗,也吸收了文人畫以前的中國畫傳統,又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畫里面自然流動著他個人的氣質和性格?!鄙鄞篌鹫f,“在當代中國畫的語境下,這種探索相當可貴,這樣的創造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只有如此,中國畫才能不再總是追著一種風向,因循保守,才能真正走向繁榮?!?/p>
熱烈的激情和動人的色彩來自齊風魯韻
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或許是今天到場者中最早接觸到畫家孫博文的一位。他動情表示,“在我工作了40余年的中國美術館,終于迎來了我的老同學孫博文的展覽,真的非常高興?!碑敱粏柤皩O博文的創作受到了怎樣的師承影響時,老先生回答:“這個大老師就是齊風魯韻”,他說,“正是齊魯大地豐厚的歷史文化與海派文化的交融,山東一地的文脈,成就了孫博文的藝術創造。而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位老同學則憑借兼容并蓄的創作思維轉換,既吸收西洋繪畫元素,又秉承齊魯民間藝術的傳統,有了新的創造。劉曦林說,老同學創造中的熱烈激情和動人的色彩,這兩點,的確出乎了他的想像。“他使用色彩的濃度和厚度,已超出我們上學時學習水墨的范疇了,已經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揮。他啟發我們,將傳統和現代融合,用開放的視野走向世界藝術,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材?!?/p>
青年評論家楊衛在開幕式上發聲,正是他最早將孫博文的創作,推介到主流美術界。他震撼于這位隱于野的優秀藝術家驚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這也促成了范迪安策展這一展覽。
在今天的展覽上,青島市美協主席王紹波也專程從青島趕來,擔綱主持,他介紹說,孫博文先生大約在退休之后的1993年左右到青島生活,進行藝術創作,直至2003年去世,因此,他的晚年創作和青島,特別是嶗山,有著密切的關聯。他評價孫博文的藝術特色,一是他對傳統的文人精神的理解以及對筆墨語言的嫻熟把握和表現,造就了繪畫中濃郁的傳統意味;同時,他又是一位極具個性表現的有創造性追求的藝術家,有著非常好的藝術感覺和生活感受,他將自己的獨特個性自然融入創作,抒發出了一種既富有個性又具有現代意識的時代繪畫。
他還向記者透露,青島正在著重整理、挖掘和推廣青島籍以及與青島密切相關的藝術家群體,對于孫博文的再發現,對青島文化和藝術的研究和推進、傳承與發展,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一生致力于中國畫創新的山東人
畫展上,曾與孫博文先生師出同門的青島畫家孫泳新,志愿擔綱講解,他耐心回答來自參觀者的一切問題,并提及了他們共同的老師崔子范先生。前來中國美術館的人們慢慢發現,孫博文看似隱匿的藝術人生,實則充滿了自我求新求變、不為外力所左右的勇氣和堅毅。
他是北派山水畫大師孫天牧的曾孫。曾經師從關友聲、黑白龍、王企華、陳鳳玉諸先生。1963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的孫博文,主動奔赴莒南縣文化館從事基層藝術文化的組織教育工作。1978年后他回到故里萊陽,90年代最終定居青島。1979年,孫博文拜同樣是萊陽人的著名畫家崔子范為師,將崔子范簡筆大寫意花鳥的繪畫技法移用到山水畫上,開始自創山水新貌。而后他又研習張大千先生的潑彩潑墨畫法,融合創新,獨成一家。
孫泳新在畫展上懇切表示,孫博文的藝術創作是超前的,如果退回30年,包括他在內,應該鮮有人會對這種不走傳統尋常路的創作語言如此青睞。“師兄的再被發現,應該是時代變革的必然吧。”他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