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4日訊 今年以來,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社會保障政策和工作部署,堅決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全民參保計劃”“精準扶貧”“社保費減免”等重點民生工程提前完成階段性目標,參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參保單位和群眾的安全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截至6月底,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749.27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居全省首位;2月至6月,共為全市20余萬戶企業減免社保費72.5億元;為全市各類退休人員、工傷人員撥付社會保險基金194.12億元。
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社保費減免緩政策落地迅速
扎實做好社會保險參保登記是各項工作的基礎,登記信息數據在社保擴面工作中的應用和轉化是推動“全民參保計劃”實施的關鍵點。
近年來,青島市社保中心全面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行政審批、住建等部門的工作協同,著力做好基礎數據的收集和共享,摸清全市參保人員底數。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重點掌握農民工、個體自由職業者及新業態從業人員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點對點”參保登記,實施精準政策宣傳推廣,并積極將參保登記成果應用到參保擴面工作中。
青島市社保中心主任王韶偉介紹說,截至6月底,青島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49.27萬人,比去年底增加4.96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居全省首位,進一步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為迅速精準將國家、省社保費減免緩政策落實到位,青島市人社部門多管齊下,迅速行動。一方面積極協調工信、統計、市場監管、民政等部門,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做好全市20余萬戶企業的減免劃型,另一方面,組織專班,晝夜奮戰開發在線快捷查詢劃型程序,在全省率先公布企業劃型結果,并創建網上“社保費減免服務專區”,提供政策、劃型結果查詢服務,對劃型結果有異議的企業,還提供承諾制無條件變更服務,得到了廣大企業的認可和好評。
“我們集團下屬企業大多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微企業,僅上半年就為企業減免社保費135萬元,青島人社局落實政策動作快、工作細、服務好,為我們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有效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青島市中苑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楊曉東笑著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今年2月份實施社保費減免政策以來,截至6月底,青島市為全市各類企業減免養老、工傷、失業保險費72.5億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效果明顯,全市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繳費人數實現逆勢增長,分別凈增4.9萬人、5.78萬人和4.81萬人,達到273.22萬人、226.18萬人和251.66萬人。
撐起工傷保險“保障傘”
實施特殊群體社保精準扶貧
青島市作為山東省重要中心城市和經濟發展龍頭城市,截至2019年底常駐人口達到949.98萬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批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和工程施工類企業陸續擴大規模。今年以來,青島繼續扎實推進建筑施工企業按項目參保工作,實行動態實名制管理,全市535個新開工建設項目全部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圍,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為給工傷職工提供更加便捷、陽光、規范的鑒定服務,青島市創建了智能化勞動能力鑒定平臺。通過系統開發和軟硬件配備,打造出全國首家集智能管理、信息運行、監督檢查、風險防控、鑒定服務“五位一體”等智能化勞動能力鑒定平臺,不僅實現了社保、醫保、鑒定醫院多部門間數據實時傳遞共享,還實現了身份驗證、查體、化驗全程人臉識別,多名鑒定專家背對背現場作出鑒定意見,鑒定結論最快在10日作出并通過郵寄送達職工本人及用人單位。上半年,依托智能化鑒定平臺,在全省首創遠程勞動能力鑒定新模式,讓危重病人足不出戶即可在線勞動能力鑒定,讓鑒定服務更便捷更溫暖。截至6月底,青島市規范完成各類工傷認定5081件,勞動能力鑒定4065人,及時足額發放工傷1-4級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2.57億元,有效保障全市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多虧了低保和城鄉居民代繳參保費政策,我們家的日子眼看著一天天好起來。”家住市北區遼源路街道的居民張雷(化名)動情地說。作為青島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張雷和妻子因為身體傷病的原因,生活十分不易。現在他們夫妻二人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費都由政府代繳,加上低保等各項扶貧政策的幫助,生活總算好了起來。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青島市社保精準扶貧兜底保障工作成效明顯,全市2.5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全部納入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系。同時,青島市人社局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276萬元,按時足額為貧困人口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6594萬元。
深化社保服務數字化轉型
創新實施“不見面服務”
為提升市民享受社會保障服務的便捷度和體驗感,青島市人社局社保中心著力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在全國、全省率先推出養老保險大數據靜默認證、6A 資金撥付平臺等多項數字化創新成果。一年期社保待遇領取資格大數據靜默認證率,從去年末的92.6%提升至93.9%,全市200余萬社會保險待遇領取人員足不出戶“無感”完成養老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繼續優化完善社保6A 資金撥付平臺,待遇撥付更加安全精準,不僅實現基金撥付數據在業務、財務、銀行系統間線上流轉,全程可查可控,還拓展應用到青島人社系統就業、人才等資金撥付工作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中心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創新服務模式,拓展網辦渠道,對162項常規業務模塊進行優化,創建23項“網上幫辦”業務,為全市參與疫情防控醫護人員開通工傷認定“綠色通道”,在社保費征繳、退休待遇審核、養老待遇發放等業務中,全面推行延時服務、容缺辦理、在線審核等形式多樣的“不見面服務”。
為方便企業群眾就近辦理社保業務,青島市社保中心聯合醫保部門實施“社保醫保聯合征繳”新模式,并推行“政銀合作”延伸經辦服務,46項社保、醫保業務可在交通銀行、青島農商銀行網點辦理。青島市作為全國電子社保卡試點城市和全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城市,社保卡辦卡用卡便捷度持續提升,社保卡在身份憑證、掃碼支付、就醫結算、在線經辦和電子時間銀行等應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截至6月底,全市持卡人數達902.3萬人,覆蓋常駐人口的94.98%,電子社保卡簽發渠道增加至20個,簽發總量達157.79萬張,社保卡即時發卡網點達到444個,占全部發卡網點比例達44%。
不僅如此,青島市社保中心通過建立“企業微信服務號”等方式,為企業提供“點對點”的政策宣傳和互動服務,得到了廣大參保企業和群眾的廣泛好評。(青報全媒體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張曉明)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