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 AI)發布新產品Sora模型,該模型僅需接收文本指令就能生成多種風格、不同畫幅、細節逼真、最長為一分鐘的高清視頻,這無疑是視頻領域的顛覆性創造。
目前,Open AI只發布了一些文本生成視頻案例以及技術報告,僅向部分研究人員和學者提供測試資格,并未對公眾開放。然而,一些人已經念起了Sora的“生意經”,開始借機售賣與Sora有關的資料、教程、內測名額等。“Sora的風口最多3個月就消失”“不學AI短期內就要失業”“Sora實操教程獨一份”“Sora如何砸了普通人的飯碗”“職場人如何破除困境,左手ChatGPT,右手Sora”……這些互聯網平臺上隨處可見的宣傳語,是為吸引人買課,而夸大宣傳、制造焦慮的套路。所謂的課程大多是網絡檢索信息的包裝、搬運和拼貼,原創內容甚少。還有人利用Sora的熱度廣加好友、拉人加入社群,積累私域流量。
從區塊鏈、元宇宙、AI到ChatGPT、Sora,近年來,新科技技術和概念迭代更新、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風口論”和熱炒已經是商業營銷中的普遍現象,炫酷而富有前瞻性的概念仿佛成了獲取財富與成功的黃金密碼。昨天,不懂元宇宙,你要被淘汰;今天,不懂Sora,你要被淘汰。課程售賣者夸大新技術的應用前景,強調不學就會落后,販賣焦慮,制造本領恐慌,忽悠消費者購買課程。
亂云飛渡仍從容,我們不妨以理智的態度看待Sora等新技術。一方面,將其視為工作和生活的助推器,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學習,迎接新挑戰,擁抱新變化。另一方面,不必為科技的發展莫名焦慮,更不能急功近利,幻想掌握人工智能一夜暴富。尤其是對于販賣焦慮的付費產品,我們要保持警惕,避免交“智商稅”,被“割韭菜”。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健全完善與人工智能專利和版權著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教育培訓的規范指導,及時發布相關提醒,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