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3日訊 雙十一國內電商爆倉,境外電商也不甘落后。在即墨海關國際陸港快件監管中心,一個一個從國外進口的包裹正有序的經過檢查,“登上”物流運輸車,“奔向”消費者手中。
在即墨海關國際陸港快件監管中心,5條全自動化機檢線正滿負荷運轉,各類跨境進口的包裹在接受海關檢驗無誤后,從這頭的機檢線,直接運輸到那頭的物流運輸車上。
“這些都是國內消費者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海淘海代商品,平時我們日均通關量1.2萬件左右,11月份日均通關量1.6萬件,預計峰值在2.0萬件左右。”即墨海關快件監管科科長徐志平介紹說,為了提高通關效率,他們提前跟企業對接,做好前期風險排查和防控,加強后續核查,將監管力量前推后移,提高通關時效,同時增加了6名監管人員加班加點,確保快速通關。
中外運對即墨海關的通關速度感受最深刻。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電商部報關經理田鵬盛告訴記者:“‘雙十一’期間我們的貨物大幅度增長,但是通關時效跟效率并沒有降低,基本都能做到當天到當天放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通訊員 張燕)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