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1月14日1版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七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本身就蘊涵著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去年以來,青島全面發起15個攻勢,堅持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讓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去年以來,青島持續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旨在“聽民聲、用民意、解民憂、紓民怨、聚民智、暖民心”,如今,“三我”活動已經成為新時代青島社會治理的“新名片”、尊重民意的“新招牌”、匯集民智的“新路子”;2020年,青島啟動“星期三問城管”活動,“開門辦城管”,快辦理、快解決城市管理領域里的熱點難點、痛點堵點;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新官要理舊賬”已成共識,鼓勵“民告官”,并要求官員自覺出庭應訴;2020年,市委提出“負責人不僅要出庭,還要出聲出解出治”,進一步提高青島依法行政水平;增強城市管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打破部門、行業之間的“信息孤島”“數據壁壘”,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次辦好”改革,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又讓變局加速演進,身處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最前沿的青島,多重戰略疊加,國之重任在肩,必須“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努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從規劃、建設、發展到服務、管理,從宏觀決策到微觀執行,從整體的“寫意”到局部的“工筆”,從風貌設計到功能營造,從提升“硬條件”到增強“軟實力”……方方面面都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才能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體到青島,要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全面賦能城市發展,解決城市治理難點、滿足居民生活需求;要學趕深圳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環境,認真學習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開放包容的城市理念、超前的人才政策和現代化的城市治理,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升經營城市的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繼續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要提升站位、銳意創新,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青島智慧、青島力量。(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