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是對中國書法史影響深遠的大家,除了深藏于博物館的其成熟時期書法代表作,顏真卿年輕時的書法是什么樣的?

13日上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了目前首例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墨書書丹墓志,這對于研究顏真卿本人及我國中古時代書法藝術意義極大。澎湃新聞獲悉,在發掘的唐代元氏家族墓葬中,元大謙之妻羅婉順墓志書者為顏真卿,文內自稱為長安縣尉。羅婉順卒于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四月,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三月與丈夫合葬。據顏真卿年表,天寶五年顏真卿由醴泉縣尉升任長安縣尉,與史載相合。
據悉,十多年前,盜墓者曾在洛陽盜出顏真卿30多歲時所書的《王琳墓志》,也是其時代最早的傳世書法。
2020年夏,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城考古隊對陜西省秦漢新城政府儲備用地內發現的百余座漢唐墓葬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在發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時,出土顏真卿手書的墓志,墓志中的撰文為顏真卿早年書法,為其38歲所書。據悉,顏真卿是為墓主人元大謙妻羅婉順所寫墓志。而此次考古發現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

羅婉順墓志,書者為顏真卿。

羅婉順墓志(局部),書者為顏真卿。
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處了解到,在發掘過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時期墓葬,其中可確證為元氏家族墓葬共3座,出土墓志四合。這些墓葬均遭早期嚴重盜擾,墓葬形制均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墓,整體平面似刀形。其中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合葬墓為五天井,第5過洞兩側有龕,墓葬總長35.8米,深9.5米。墓室內一側有磚砌棺床,葬具及墓主骨骼無存。隨葬品除墓志兩合外,出土銅錢、陶燈、塔式罐、陶人俑、陶動物俑等113件(組)。元不器墓為兩天井,墓葬總長13.8米,深6.6米。木質單棺,墓主骨骼擾亂嚴重。隨葬品除墓志一合外,見有銅錢、陶罐、陶人俑、陶動物俑等24件(組)。元自覺墓與元大謙夫婦墓形制類同,墓葬總長31.4米,深9.6米。第4、5過洞兩側有龕。墓室內亦見磚砌棺床。隨葬品除墓志一合外,見有銅鏡、銅盆、銅錢、銀帶扣、高足銀杯、瓷罐、陶人俑、陶動物俑等108件(組)。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三維模型。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墓室棺床。

元大謙、羅婉順夫婦墓志。
根據墓志內容初步研究,元大謙為北魏常山王第七代孫,歷任姚州都督府錄事參軍、隴州司倉參軍、右驍衛長史、絳州龍門縣令。卒于開元六年(公元718年),開元廿七年(公元739年)遷祔于京兆府咸陽縣武安鄉肺浮原先塋之側。羅婉順,本姓叱羅,鮮卑人,北魏孝文帝時改為羅姓。卒于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天寶六年(公元747年)遷合于夫君舊塋。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