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1日,第二屆美妝睫毛產業博覽會在平度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貿易商、美業從業人員齊聚。本次博覽會,外地客商占比達七成,美妝睫毛產品、穿戴甲、化妝刷、美妝配套工具等眾多“源頭好物”悉數亮相。
從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到中國農創港跨境電商產業園有限公司,從協會的強強聯合到園區的賦能升級,一場場戰略合作簽約,成為本屆博覽會一大亮點,也成為青島睫毛產業發展歷史的又一個重要節點。
“我們是從事化妝刷行業的企業,睫毛與化妝刷經常配套銷售,而且青縣化妝刷協會也與平度市美妝睫毛協會達成了戰略合作,我們也想通過此次展會尋求更多商貿合作機會。”河北青縣興源制刷廠負責人、青縣化妝刷協會會長康紹興說。
世界睫毛看中國,中國睫毛看平度。經過40多年默默耕耘,平度已成全球最大美妝睫毛生產基地,共有3000余種不同款式睫毛,年產值達100億元,帶動就業6萬余人,是名副其實的特色富民產業。
全球女性所鐘情的假睫毛,70%是平度造,換言之,全球每10對假睫毛就有7對來自“中國睫毛第一縣”——青島平度。無論是麥當娜3D水貂,還是奧黛麗·赫本同款小鹿眼,這里都能打造。
然而,盛名之下,短板難掩:“散、亂、小”的家庭式作坊仍大量存在;在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的沖擊下,從業者陷入內卷,打起價格戰;大量從業者仍以代工為主,沒有叫得響的品牌……
平度市美妝睫毛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韓松明走訪過2000多家假睫毛企業。他調研發現,平度假睫毛產業與30年前溫州皮鞋產業發展模式有著很高相似性,基本是“前店后廠”模式,且帶有傳統產業“散、亂、小”問題,大部分還停留在代加工階段,產業鏈建設也不完善,品牌培育意識和能力亟待提升。
王海波是假睫毛行業的“廠二代”,對平度假睫毛產業的發展變化有著切身體會。王海波介紹,平度假睫毛作為人工密集型產業,行業壁壘不高,目前當地大部分企業仍停留在“OEM”代工階段,產品同質化嚴重,產業鏈升級困難,缺乏自主品牌。尤其在高端市場缺乏競爭力,比如歐萊雅、MAC等大型國際美妝企業的假睫毛產品,多來自印尼爪哇省,給英國皇室提供假睫毛的公司,同樣在印尼。而平度假睫毛,雖然名氣很大,但難覓耳熟能詳的品牌。
電商給整個行業帶來劇烈震動,其猶如一把雙刃劍,給從業者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內卷,是不少從業者共同的感慨。
對于“90后”乃至“00后”創業者來說,淘寶、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的涌現,讓他們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兩年前才開始創立假睫毛品牌的徐宏康,就是電商平臺受益者。借助電商平臺東風,短短兩年多時間,徐宏康的工廠已發展到500多人規模,年銷售額達千萬元。
然而,更多的年長從業者則難以掌握新玩法的奧妙,在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臺前亂了方寸。
年近50歲的董曉芳,已在假睫毛行業干了20多年,電商的沖擊讓她猝不及防。“年紀大了,實在弄不懂這些新鮮玩法,這方面明顯拼不過年輕人。”董曉芳介紹,為了迎合市場,主動求變,廠子里除了40多位工人,還專門安排了幾名“95后”做電商運營,“硬著頭皮也得上,就怕被時代淘汰了,焦慮得很”。
以往,董曉芳靠批發、外貿就可以“活”得挺舒服,但電商平臺的價格廝殺,經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前幾年,一盒假睫毛利潤能有4元左右,如今,線上零售價都跌到了10元左右,一盒假睫毛利潤不足一元。”董曉芳說。
在傳統舒適區中待了太久,越來越多從業者擔心成了“溫水中的青蛙”,努力要跳出來,重新在這個賽道上奔跑。而當下的平度“假睫毛”也步入產業轉型期,積極打響“突圍戰”。
聚焦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聚攏發展資源,平度依托“兩園兩基地”,通過加快上游原材料生產、中游加工制造和下游電商銷售等環節的互聯互動,推動產業回流和集群發展,助力產業品牌化發展,讓平度成為全球客商采購定制睫毛產品的第一站、最終站。
在上游,聚焦原材料生產環節,平度投資5億元建設了青島美妝配套產業園,并與專業技術、運營團隊成立合資公司,開展化纖拉絲等原材料的生產、銷售。
在中游,平度聚焦半成品生產環節,持續加快智能裝備研發。目前,睫毛后端生產的“上卡”機已投入使用,生產效率提高3倍以上。平度正與浙大機器人研究院密切合作,建設自動化生產研發和數字化車間,通過“機器換人”,減輕人口紅利下降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在下游,聚焦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以美妝在線新經濟產業園為依托,平度創新采用“國資平臺+專業園區運營商+高職院校+孵化平臺”模式,由專業園區運營商進行園區整體招商打造,高職院校進行定向人才培養,孵化中心對園區企業進行專業的孵化培育及電商銷售培訓,打造集研發設計、人才培養、展示交流、品牌孵化、營銷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性智慧園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