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特色園區之“勢”,謀海洋產業集聚之“強”,大力發展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產業
青島加快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
青島海洋產業發展,重大成果不斷上新。
近日,由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海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抗乙肝病毒藥物LY102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審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洋石油122” 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在海油工程青島場地成功下水并出塢;由中船發動機有限公司研發的世界首臺W6X72DF-2.2+iCER主機在青交驗……
這些成果,彰顯著青島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海洋產業的優勢。近年來,青島不斷推動海洋產業成規模、上水平,加快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
量質齊升
目前,青島集聚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依托于此,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在青島均有布局。近年來,青島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能級提升,海洋產業呈現出顯著的量質齊升發展態勢。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酸鈉生產商,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主要售賣中低端海藻酸鈉原料。企業依托海洋科技創新,加快海藻高端材料研發和應用,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家實現“組織工程級”海藻酸鈉產業化的企業,海洋中藥制劑獲批國家生產許可,藻酸鹽無菌傷口敷料獲歐盟MDR認證,在海藻利用方面實現了從工業級到食品級再到醫藥級的“三級跳”。
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是青島海洋船舶工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主打產品為大型散貨船和礦砂船,曾交付全球最大40萬噸新型礦砂船等產品。近年來,企業產品逐漸拓展到智慧養殖工船、集裝箱船、雙燃料散貨船等船型,交付了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拓展了新興產業賽道,正向著高附加值船型發展。
類似的轉型升級事例還有很多,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青島海洋產業“質”的變化。與此同時,青島也從政策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出臺《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18條措施》等,真金白銀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海洋新興產業突破發展,加快涉海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形成良好的海洋產業發展生態。
在此背景下,青島海洋產業發展量質齊升,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青島圍繞海洋深入布局。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繼與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合作開展海藻多糖藥用空心膠囊項目之后,前不久又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簽署投資合作協議,修正(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科技產業基地正式落戶。該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致力于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貿易于一體的海洋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基地。
青島國信集團也是如此。繼養殖工船產業外,今年3月,又與中國生物制藥、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進軍具有海洋特色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共建“藍色藥庫”。此前,青島國信集團布局海洋,實現了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產業由0到1的進階發展。本次進軍海洋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必將進一步推動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產學研協同、資源優勢融合、產業鏈聯動,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集聚發展
縱觀先進海洋城市,都擁有特定的海洋優勢產業,且不約而同加快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青島也深知產業成群、集聚發展的必要性,不斷加快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步伐。
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是青島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優勢特色產業,是青島加快集群化發展的一個代表。在國家規劃建設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青島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目前已集聚海西重機、北海造船、中船發動機、海油工程青島公司等100余家船舶海工制造及各類配套服務企業,初步形成了一個相互配套、產業鏈協作的產業集群。
但該產業集群仍需要強鏈、延鏈、補鏈。2023年9月,青島引進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民船中心),進一步補齊在船舶高端研發設計方面的短板,與基地內的造船企業形成配套。2023年,北海造船建造的21萬噸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命名交付,該船型就是由民船中心自主研發設計的。
從集聚發展路徑來看,加快專業產業園區建設,能夠筑巢引鳳形成優勢產業集群。當下,青島海洋特色園區建設正成為發力點。例如,在海洋漁業方面,青島正加快編制《青島水產種業發展專項規劃》,推動藍色種業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做好《國家水產種業北方繁育基地建設規劃》,著力打造全國水產種質研發創制高地;在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方面,重點打造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嶗山大北海)和青島市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園,培育青島“海洋藥谷”。
以園區經濟之“勢”,謀產業集聚之“強”。眼下,青島正以“特色引領、錯位競爭、鏈主帶動、集聚發展”為導向,抓好海洋特色園區建設,通過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促進資源有效配置,進一步增強海洋產業競爭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