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就是投未來。一座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更需要站在未來看今天。如果只盯著眼前,帶來的不只是基礎設施建設自身的滯后,更將從戰略上錯失發展的大勢。特別是今天的青島,總書記賦予我們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重任,我們就要站在這個高度,站在未來,用全新的時空坐標來看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
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系。深圳GDP是我們的兩倍,未來我們要達到現在深圳的水平,就必須從今天開始考慮GDP翻一番的青島,城市怎么建設,城市配套應該是什么水平,城市的物理空間、產業空間在哪里?站在未來看今天,像5G技術、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就都應納入我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有了這個視角,那種認為青島地鐵建得夠多了,公路、大橋、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基本修完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沒什么太大空間等判斷,就顯得很不夠了。
當我們站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這個更大的時空坐標下來看,未來青島的基礎設施將要支撐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要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格局中承擔戰略使命。我們就會更清楚地看到,目前的基礎設施不是建得差不多了,而是差得太多。
另外,站在未來看今天,我們才能把基礎設施的投資賬算得更清楚、更全面。像建地鐵,我們習慣于算眼下是不是盈虧平衡,往往是一直等到一個地方群眾反映交通不便的時候才予以考慮。其實算賬的方式從一開始就不科學。從未來看,我們就要算五年之后、十年之后能不能平衡,要算那個時候才修建的話,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成本,更要算因為地鐵建設滯后耽誤了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本。
因此,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一定要站在未來看今天。(海納川)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