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閱享市南·共讀好書伴成長”閱讀主題活動走入青島福林小學。在科普課堂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探索之旅由主講老師巧妙啟程。通過生動的視頻與圖片,孩子們被帶入一個共享地球的多彩生物圈,與動物、植物及神秘的微生物親密接觸,由此無縫過渡至課堂的主角——細菌。


課堂開篇,主講老師深情追溯本書作者高士其的光輝足跡,不僅揭示了其名字背后的意義,還講述了他作為中國科普事業開拓者與奠基人的卓越貢獻,特別提及以他命名的小行星“高士其星”,激發了學生們對科學探索的無限向往。
緊接著,課程深入微觀世界,從主講老師提出的“細菌如何被人類發現?”這一問題出發,學生們展現出驚人的知識底蘊,紛紛指出是列文·虎克借助自制顯微鏡的創舉。此環節巧妙融合初中生物知識,不僅剖析了顯微鏡的工作原理,還實踐性地介紹了巴氏消毒法,讓學生們感受到科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主體講解中,主講老師以細菌的形態分類為核心,引導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觀察,自主總結出細菌如球菌、桿菌、螺旋菌等命名規律,極大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隨后,老師進一步闡述細菌的生存智慧,包括其形態、營養獲取、分布與移動方式,精煉概括了細菌體積微小、繁殖迅速、無處不在的特征。

課程尾聲,主講老師將視角拉回現實,生動講解了細菌在日常生活中的雙刃劍角色——從有益應用到致病危害,系統介紹了傳染病傳播的三大環節與防范策略。學生們全程沉浸在思考與互動之中,展現出濃厚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