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常態化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慎終如始,毫不放松。
這幾天,全國多地發布通報稱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外防輸入,防人也應防物。對于疫情防控,我們不能有絲毫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必須時刻繃緊安全弦。
對于境外人員的輸入,可以通過嚴格隔離、普遍篩查來阻擋,但冷凍食品或貨物往往處于“暗處”,防控措施就需要更加緊密嚴格。對此,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表示:“有些輸入性病例,并不是(由)人員進入帶來的,而是跟著貨物物流進來。隨著物流越來越多,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大。中國現在對外的口岸,無論是陸地口岸還是空港,都會面臨這種風險。”張文宏建議,海關所有人員應該進行疫苗注射,加強對自我的保護;民眾在接收外來貨物的時候,要有一個處理機制,比如用酒精噴灑貨物表面,拆完包裝后洗手,或者外包裝拆掉不要;要始終做好嚴密的追蹤。
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整個社會保持警惕性。截至11月11日24時,青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已治愈出院,至此,青島本地確診病例全部清零。這樣的消息讓人更加安心,但我們也必須明確:“確診清零”不等于市民今后“不會感染”;疫情防控“常態化”,并不等于“正常化”;“低風險”,也絕不等于“零風險”。
如今正值初冬,氣溫下降,天氣干燥,又到了病毒肆虐、包括流感在內的呼吸道疾病多發季節。這些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為咳嗽、發燒,有痰或無痰、干咳等癥狀,與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高度重合。在一般臨床表現上,往往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進行鑒別,包括核酸檢測。我們必須打起十足的精神來,認真對待。
疫情防控,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健全體系支撐。各個環節都要工作落到實處,讓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城市運行安全有序,各個環節都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織就一張嚴密有效的安全網。
對于廣大市民來說,則應該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做好個人防護,防止出現呼吸道傳染病與疫情疊加影響。一直以來,我們在疫情防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風尚,比如,勤洗手、常通風、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接下來應該繼續保持好這些良好的習慣。如同專家所言,這些健康的防護習慣,可以給每個市民穿上“無形的防護服”。
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防疫沒有旁觀者。讓我們一起努力,把防線筑得更牢,把工作做得更細。這是當下疫情防控的客觀需求,也是每個人所應盡的社會責任。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