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班路過商水路39號對面的電動車充電站,這里的變壓器突然爆炸起火,變壓器柜的兩扇柜門被炸飛,停在附近的一輛汽車被砸壞,而且變壓器還有明火噴出。”11月17日上午8點多,市民趙先生撥打青島早報熱線82888000反映,觀海新聞記者隨后趕往現場調查。
現場
砰砰兩聲響 柜門被炸飛
爆炸起火的變壓器。
上午9點多,記者趕到現場看到,商水路39號附近路口的信號燈處于失靈的狀態。充電站內有10個高壓充電樁,入口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并且貼上了暫停使用的警示牌。
“上午8點多,我還在家里吃早飯,突然就聽見外面砰的一聲響,緊接著就看到窗外停車場附近冒出股黑煙,家里的電也停了。”家住商水路39號附近的李先生向記者這樣描述事故發生時的場景。他所說的冒黑煙的停車場,正是海琴廣場的一處新能源車充電站。
正在上班路上的張先生,事故發生時恰好路過這里,“現場先后傳出兩聲巨響,全部來自充電站旁邊的大柜子。第一次爆炸后柜門就被炸飛,露出里面的變壓器,上面還有火苗。”通過張先生傳來的現場視頻,記者可以看到變壓器噴出的黃色火焰,張先生隨后撥打了119報警電話。
柜門飛到了十幾米遠的綠化帶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發生爆炸的變壓器柜明火已經被撲滅,不過現場殘留的痕跡還是能顯示當時爆炸的威力——一個柜門飛出十幾米遠,落入綠化帶中。另一個柜門砸中了停在附近的一輛私家車,在引擎蓋上留下了巨大的凹陷。變壓器柜內部很多金屬部件也扭曲變形,并且有被火焰熏黑的痕跡。
被飛出的柜門砸壞的汽車。
企業
配件出故障 正排查整改
對于事故的原因,充電站所屬青島德徠灃新能源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員在現場告訴記者,“出問題的是一臺變壓器。事故原因正在查,不是什么大問題,沒有人員傷亡,受損車輛的賠償問題也和車主達成了一致。”
不過對于“不是什么大問題”的說法,周圍居民可并不認可。“幸虧砸的是車,這柜門要砸到人身上,后果不堪設想。如果方向偏一點,直接能砸到家里面!”居民孫先生告訴記者。對于周圍居民的擔心,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處變壓器柜距離對面的居民樓僅有幾十米的距離。不遠處的廣場上,還有居民在散步、遛彎。有關居民家中停電的問題,王姓工作人員也解釋說是變壓器出故障后,電網自動跳閘,并沒有對電力設施造成損壞。記者了解到,10點左右,附近居民家里逐漸恢復用電。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電話聯系到了青島德徠灃新能源的工作人員,這次一位張姓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次的故障主要是變壓器里的一個零部件故障導致的。“這樣的故障非常罕見,這臺變壓器使用才不到一年的時間,生產廠家在下午已經來現場維修。”針對充電站的安全性,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下一步將針對這一故障,排查德徠灃的所有充電站,確保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并且針對變壓器柜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下一步也會通過增加遮擋設施的方法來解決。
聲音
有人說方便
有人很擔心
這次事故讓周圍的居民開始關注充電站的安全問題。
“事故就發生在家門口,想想都后怕。而且充電站建在這里,一旦有孩子好奇來擺弄,也有觸電的危險。”現場一位阿姨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并且得到了大家的附和。現場甚至有人表示充電站就不應該建立在居民區這樣的人口密集區域。不過對于充電站的選址問題,也有居民持不同意見。
劉先生是一位新能源車車主,因為自己家住在臺東的一個老小區,沒有固定車位,不具備安裝個人充電樁的條件,每次只能去公共充電樁充電。在他看來,這種公共充電樁如果能建在家門口,肯定能方便自己用車。在采訪中多位新能源車主都表示,充電的確是他們用車過程中的大問題,還是希望充電站能距離自己的家或者工作單位越近越好。
相關鏈接
我們的充電站安全嗎?
新能源車環保高效,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早在2016年,為鼓勵新能源車發展,青島市政府就發布了《關于加快全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青島市將全面推進城市公共充電網絡建設。逐步增大公共充電設施分布密度。優先在城市綜合體、大型商場、賓館、超市、文體場館等建筑物配建的停車場,以及交通樞紐、駐車換乘(P+R)等公共停車場建設公共充電設施。鼓勵在具備條件的加油站配建公共快充設施,適當新建獨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結合實際建設占地少、成本低、見效快的機械式與立體式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充電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
新能源車主想要方便,居民想要安全,充電站的安全性到底如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充電設備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充電設備的安全性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車輛安全,也就是避免在充電過程中,因充電樁問題導致車輛動力電池發生起火等事故。另一方面就是避免充電設備發生燃燒、漏電等危險。目前來說,從技術上這兩方面都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特別是現在最新的智能充電樁,都可以做到智能供電、智能斷電。以充電槍為例,別看充電接口都是暴露在外面,但需要插到電動車的充電口上,電動車向充電樁發出信號充電槍才會通電,所以充電槍的接口直接觸摸都是安全的。
但業內人士同樣也指出,技術上的安全并不代表實際操作的安全,去年夏天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就曾報道,抽查中70%的充電樁存在安全隱患。有的廠家不嚴格按照生產標準執行,或者偷工減料。還有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可能會導致充電樁的老化,如果檢查、更換不及時,都會造成危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劉鵬)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早報會客廳專題閱讀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