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編程,提升邏輯思維,助力升學”“小小程序員,離未來更近一步”“聰明的家長都知道給孩子報個少兒編程”“21世紀青少年兒童必修課程”……這一句句的廣告詞,直抵家長內心。不過,觀海記者采訪發現,很多家長說不出少兒編程究竟在教孩子什么內容。
這兩年,少兒編程教育異軍突起,敲代碼、編程序,枯燥晦澀的編程學習過程,真的就連4歲的孩子都能開始學了嗎?少兒編程到底教的是什么內容?這么小的孩子有必要去學嗎?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對此做了調查。
現象:
樂高、少兒編程遍地開花
“你家孩子學樂高了嗎?”“我們已經學了快兩年了”在延吉路幼兒園門口,幾個等著接孩子的家長討論著各自給孩子報的興趣班。一位大班小朋友的媽媽說,他們班有近一半的孩子都報了樂高機器人。“孩子喜歡玩拼插積木,跟著老師每節課都拼搭不同的東西,挺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另外一位家長說,她去試聽了一節課,孩子上完試聽課后說什么也不走了,非要報名,她當場就報了個兩年的課包。
記者在延吉路、鎮江路周邊轉了一下,看到附近有多家樂高機器人、少兒編程培訓機構。比如機械公民、童程童美、艾酷瑞特、樂創機器人俱樂部等。此外,瑪酷機器人、能力風暴、麥田等諸多此類培訓機構在青島都有多家連鎖店。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他們招收的學員從幼兒園小班到初中生,年齡跨度很大。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主要學習的是大顆粒搭建,里面會適當穿插一些力學方面的知識點。6歲以上小學階段的學員主要學習的是小顆粒課程,除了物理知識外,還會運用到電路方面的知識。其實,這個階段才有可能真正接觸到少兒編程的內容。
調查:
多數培訓機構自己編教材
記者以“少兒編程”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在網頁中跳出的內容,大多是線上少兒編程營銷。但廣告中對于少兒編程的教授內容介紹部分,要么是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要么就是師資力量的介紹,家長們很難把握少兒編程到底學的是什么。
記者在走訪的多家編程培訓機構中發現,前臺意向報班的孩子多為低齡,特別是5歲左右的兒童。孩子們所學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培訓機構自己編寫的,并無統一標準,但他們都會有關于計算機語言的內容,而這種計算機語言在培訓老師的口中就成了中高考的標配。“我們使用的教材都是總部統一下發的,由總部很專業的老師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編寫而成的,而且我們的教材會定期升級更新,現在教學使用的教材已經是第三版了。”一位培訓機構的前臺銷售人員拿出兩本厚厚的教材,一邊翻看著一邊對記者說。“你現在孩子還小,可能對政策不是很了解,現在小升初也好,中高考也好都是要考編程的……”除此之外,培訓老師還表示,他們會組織孩子參加各類編程和機器人等級競賽,競賽所得的證書,對孩子的升學也是有幫助的。
家長:
“報名多半是因為跟風”
面對日趨火爆的少兒編程,是什么吸引家長給孩子報名?市民麻先生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三年級,今年暑假,麻先生給孩子報名了少兒編程暑期班,“孩子班里有不少同學在學少兒編程,孩子回來跟我說也想去學,既然大家都學,肯定對孩子的發展沒壞處,特別是孩子去上了一節試聽課后感覺很喜歡,我就給她報了個暑期班,10節課1500元。”麻先生告訴記者,他給孩子報名少兒編程多少有點“跟風”的成分,在他看來,孩子學習少兒編程最大的動力就是好玩,孩子在電腦上編輯設定一個小動畫,比如說在電腦上控制一個小兔子,按電腦上某一個鍵,它就往左邊走幾步,按某一個鍵它就會叫,按某一個鍵它可能就會說一句話之類的,都是一種像小游戲一樣,吸引小孩子的興趣點。麻先生說他的女兒之前已經上了兩年的機器人樂高。“在我看來,機器人樂高主要是拼搭樂高積木,大卡車、直升飛機這類的,是非常初級的少兒編程,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有一定的開發智力的作用,當時學樂高的費用也不低,平均一節課接近200塊錢。”
聲音:
低齡兒童學編程是“偽命題”
市民龐先生在兒子上小學5年級的時候去試聽過少兒編程課,從事計算機專業的龐先生對培訓機構的營銷話術頗為反感。“我們去試聽的時候負責營銷的老師跟我講少兒編程是未來孩子發展的方向,越早學越能讓孩子在未來的發展有優勢,其實,這些機構教的少兒編程跟我們所說的長大以后,特別是大學開設的計算機課程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在龐先生看來,讓低齡兒童學習少兒編程是個“偽命題”,“編程說白了是一門語言,學計算機語言首先要數學好,而學好數學的前提是把語文學好,年齡太小的孩子這些方面基礎都沒有打牢固,根本就談不上學好編程。而培訓機構所說的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以及動手能力,這其實是教育帶來的,而不是學編程的結果。
龐先生說,他看到不少培訓機構就是老師帶著孩子做比較炫酷的模型,孩子只是簡單的模仿,根本不了解其中的邏輯過程,也就談不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了。“我是在上高中的時候才開始接觸計算機的,我覺得孩子要到高年級以后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真正的判斷了,再做出決定也不遲。另外,龐先生認為,目前少兒編程游戲化且嚴重依賴套件的情況,與他想象中的代碼編程相差甚遠。
觀點:
家長別盲目跟風
記著采訪中發現,很多家長對少兒編程學習內容知之甚少,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學習的機器人樂高就是少兒編程。這些少兒編程課的前期感覺就類似于“搭積木”,但在培訓老師的口中卻成了“代碼圖形化的圖形化編程”等玄之又玄的專業術語。再將這些概念與孩子的升學結合,就足以引發不少家長的焦慮情緒,在一時沖動下乖乖交錢。
一位在培訓機構從事多年少兒編程教學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階段這些編程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對于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有一定的幫助。但這些能力的訓練并非編程專有,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就可以輕松實現。同時,這位老師表示,學習編程語言才是真正的學編程,但學習編程是件比較枯燥的事情,這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對大多數的青少年來說,編程并不適合在幼少時期就開始學習。“小學階段還是打好基礎,把語文、數學、英文這些基礎打好的話,到初中大概十二三歲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度,還有邏輯思維能力能跟得上的時候再去學會更好,不然的話小學的時候去學還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孩子會覺得太難了,沒有成就感,可能做到一半就不做了,除非極個別特別有天賦的兒童能學好編程外,普通孩子只靠每周一次的少兒編程課,很難在這方面有所建樹。
這位老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培訓機構每年都會組織孩子參加各類機器人等級考試,目前一二級的考試內容主要是杠桿、滑輪等內容,只有三級以上考試才會涉及到電路、串并聯等編程內容,一些家長純粹為了考級而考級,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師資力量對培訓機構來說也是一個短板。有的培訓機構招聘來老師只是簡單的進行培訓就開始教課,有的老師干了兩三個月,對外就號稱有兩三年的經驗。(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