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一架軍方直升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滅火。(新華社發,比拉爾·賈維希攝)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惠曉霜)消息人士5日披露,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黎巴嫩相關部門多年來沒有對首都貝魯特港口倉庫存放的危險化學品采取妥善處理措施,是前一天大爆炸的原因之一。
貝魯特港口區4日傍晚發生大爆炸,已造成135人死亡、大約5000多人受傷。
一名了解調查進程的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9號倉庫起火,蔓延至12號倉庫,后者存放著硝酸銨。多年來,相關部門和人員對這些易爆化學品坐視不管,“這是瀆職”。
硝酸銨可用于制造化肥或炸藥。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和其他政府官員先前說,大約2750噸硝酸銨存放在港口區倉庫已經6年。
另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消息人士披露,一個檢查組6個月前檢查了這些危險化學品,警告它們一旦爆炸,可能“炸毀整個貝魯特”。
根據Shiparrested網站信息,2013年9月,一艘懸掛摩爾多瓦國旗的貨輪出現故障,停靠在貝魯特。這艘貨輪運載2750噸硝酸銨,從格魯吉亞前往莫桑比克。黎巴嫩方面檢查這艘船后禁止它繼續航行,船主隨后棄船,硝酸銨被轉至貝魯特港倉庫存放。
貝魯特港總經理哈桑·庫雷特姆和黎巴嫩海關總署署長巴德里·達希爾分別告訴媒體,他們多次請求司法部下令處理這些危險品,但司法部沒有采取行動。
“我們請求把它們重新出口,但沒有實現。”達希爾說。庫雷特姆說,知道硝酸銨是危險品,但沒想到“能到這種程度”。
黎巴嫩總統奧恩5日在緊急內閣會議上說,將盡快查清這起事件并公布調查結果,對責任人“施以最嚴厲懲處”。
多名消息人士說,黎巴嫩內閣5日決定,軟禁2014年以來分管貝魯特港倉儲和安全的全部官員,由軍隊看守,直至確定爆炸事件責任人。
責任編輯:程雪涵